醫療技術的發展不僅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更是推動整個醫療行業進步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隨著國家及省、市衛生主管部門對醫療技術管理的深入,從審批制到備案制的轉變標志著對限制類醫療技術的管理日益嚴格。這一轉變使得限制類醫療技術的準入成為影響醫療機構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在這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它明確規定醫療機構對本機構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和管理承擔主體責任。這表明限制類醫療技術已成為醫療機構技術監管的一個重要方面。
廣西28家醫院被限制使用這些醫療技術,涉及心血管疾病、兒科呼吸內鏡等領域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衛健委發布的《2023年第二批限制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備案名單的通知》(簡稱《通知》)為例,共有28家醫院被納入限制類名單,涉及22種醫療技術。這些技術涵蓋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兒科呼吸內鏡診療(三、四級)、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領域。
圖源: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
天津市衛健委限制血液透析、人工肝支持系統等22種醫療技術
緊隨其后的是天津市衛健委發布的《天津市有關醫療機構限制臨床應用醫療技術目錄》,其中涉及4家醫療機構和22種限制類技術,如血液透析、人工肝支持系統、心室輔助裝置應用、腫瘤消融治療等。這些政策的出臺旨在規范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確保醫療服務的安全性和質量。通過這種嚴格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醫療風險和不良事件,同時促進醫療機構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提升。
醫療機構面臨更高要求:強化技術管理與監督勢在必行!
事實上,對于患者而言,這些限制措施可能會對就醫選擇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對于那些需要特定技術治療的患者,可能需要尋找其他醫療機構或醫生。因此,在選擇醫療機構時,患者需要了解相關規定,積極與醫生溝通,以確保獲得適宜的醫療服務。
不過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而言,這些限制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務人員也需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適應不斷發展的醫療技術和治療方法。
醫療技術實行備案管理制后,或將激發醫療機構醫療技術創新的活力,但同時也給醫療機構內醫療技術管理部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醫療機構要不斷探索,在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主動做好醫療技術的自我監管,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技術風險,保障醫療安全,提高患者滿意度。
總的來說,限制類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管理是當前醫療領域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加強對醫療技術的管理和監督,不僅能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性,還能保障患者的權益。同時,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而言,這是一個提升能力和水平,適應醫療技術發展趨勢的重要機遇。
來 源 | 好醫生綜合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