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國家衛健委公布全國三級醫院「國考」數據,2020年,2508家參評的三級公立醫院中,43.5%的醫療盈余為負,而2019年,虧損的三級公立醫院不足20%。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成果也印證了這一趨勢。2020年1月—9月,全國近9000家公立醫院中,近4000家陷入虧損,虧損規模逾600億元。
四川樂山市一家公立二級醫院關停的消息,在網上流傳。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消息,四川樂山市第四人民醫院從2021年7月醫院關閉至今,該院職工曾經連續幾個月沒有基本工資和交納社保的情況,且一年來對下一步醫院人員的分流未有確切消息。
樂山市第四人民醫院一名職工透露,早在疫情前,醫院虧損面達2000萬,欠了多家供貨商的錢,每家幾百萬不等。疫情則成了壓垮這家的醫院的最后一根稻草。“疫情期間,醫院運營成本加大,而由于三角債的原因,有一家藥品供貨商起訴了醫院,之后陸陸續續有多家跟進,導致醫院的賬戶被凍結了。”
這種情況下,該家醫院的直屬學院——樂山職業技術學院,決定關停該醫院。
自此,合同制醫生就地解除了合同,相關賠償款拖欠著。有編制的職工,年輕點的,有一部分選擇主動辭職,放棄編制,外出謀生;而年紀大一點的,等待分流。
8月15日下午,樂山市衛健委工作人員表示,涉事醫院分流的相關事宜,直至當天下午仍在開會商討中,具體方案將盡快公布,相關細節目前不方便對外披露。
2000多家醫院倒閉,公立醫院一半虧損
據公開消息,今年4月,長沙慈濟醫院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而申請破產清算;青島德仁中西醫結合醫院因經營不善,造成虧損,資產負債率高達235.89%,且無力清償到期債務申請破產重整;廣東華南口腔醫院資不抵債,申請破產......
不完全統計,疫情以來,已有2000多家民營醫院破產倒閉,而如今,公立醫院也沒能逃脫。
2021年6月27日樂山市第四人民醫院正式關閉,作為一家公立醫院,其早在疫情前,虧損就達2000萬,并拖欠供貨商款項;日前,鄭州一基層衛生中心裁員,同樣拖欠藥企款項上千萬,“大家都在咬牙堅持,疫情下,抗疫成本增加,給本就運營困難的醫院劃開一道口子。”
2022年7月,國家衛健委公布全國三級醫院「國考」數據,2020年,2508家參評的三級公立醫院中,43.5%的醫療盈余為負,而2019年,虧損的三級公立醫院不足20%。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成果也印證了這一趨勢。2020年1月—9月,全國近9000家公立醫院中,近4000家陷入虧損,虧損規模逾600億元。
醫院虧損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到院就診人次降低,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減少;
另一方面,受財政影響,該撥付的款項沒有下放到醫院,補貼收入也減少。
此外,由于防疫等工作量增加,基層醫院要購買日常防疫所需要的防護設備、耗材等,增加了支出。
“收入”項減少,“支出”項增加,怎么能不“賠錢”?導致醫院收入減少發不出工資,繼而影響職工收入?
“公立醫院虧損的情況,有管理的問題:尤其是藥品取消零加成之后,一些醫院轉型不及時,未推行精細化管理,呈現靠財政補貼存活的‘躺平’局面,只會越來越差。再加上受疫情的打擊,瀕臨破產的局面。”一名醫院管理者說,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很多管理者過去舉債建設,留下了大量債務,導致財務問題加重。
不具競爭力的醫院,未來會很難
天南地北的這些醫院卻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多在小城市,極度依賴當地居民的醫療需求,多解決常見病,業務可替代性較大,體量不大。
追問這些醫院陷入危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受“先做大,后做強,再做強大”思想的影響,向銀行貸款、或抵押貸款太多。按照預測,隨著收入增長,可基本保證資金鏈平穩運行。
但疫情之下,這些醫院在當地屬于第二、三梯隊,收入下降幅度遠高于全國平均數,導致整個資金鏈斷裂。建設款、設備款等應付款無法償還,出現法院判決或凍結資金。
究其本質,是生存空間被大醫院蠶食,又缺少擺脫困境的手段和能力。缺少競爭力目前不止是果,也是因,這些醫院在這個循環中痛苦地掙扎著。
一位二級醫院院長認為:“不善經營的基層醫院就在瀕臨散架的邊緣,這種醫院也很多,未來三、五年內或許會死掉大批。”
在醫院無法保障收益的情況下,職工的工資發不出來、補貼不到位,又怎么讓辛苦的基層醫療人員心甘情愿繼續工作?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基層醫院和基層醫護人員,在疫情依然嚴峻的今天,我們怎么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來 源 | 醫檢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