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局部是否應該使用抗生素及有哪些方法?
2018-05-28 09:11
閱讀:1700
來源:骨科主治醫師870問
作者:人***天
責任編輯:人間四月天
[導讀] 骨組織為致密結締組織,其血循環相對較差,抗感染能力也相對較弱,一旦感染,全身應用的抗生素經血循環到達病灶處的藥物濃度也不很高,故一般采用了手術治療,就應考慮局部應用抗生素,以增加病灶內藥物濃度,盡早殺死細菌,控制感染,防止細菌播散及轉為慢性。
骨組織為致密結締組織,其血循環相對較差,抗感染能力也相對較弱,一旦感染,全身應用的抗生素經血循環到達病灶處的藥物濃度也不很高,故一般采用了手術治療,就應考慮局部應用抗生素,以增加病灶內藥物濃度,盡早殺死細菌,控制感染,防止細菌播散及轉為慢性。
局部應用抗生素的方法有以下3種,①局部放置敏感抗生素若干,縫合切口,不進行閉式沖洗引流,此方法一次放入的抗生素被吸收代謝后,局部濃度降至用藥前水平,故現已不采用。②持續閉式抗生素溶液沖洗引流,此方法最為常用。其優點是局部持續注入高濃度抗生素,使局部細菌無法生存,作用確實可靠但其缺點為用藥量大,長期保留兩根引流管使治療不方便,而Hl在沖洗過程中常出現沖洗管阻塞現象。盡管如此,此法仍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③慶大霉素珠鏈的應用,其方法為將慶大霉素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珠鏈,每珠直徑5~7mm,內含慶大霉素500-2000g,每鏈12~20個珠,視病灶大小決定手術時置入1~10鏈。術后4~5天后開始向外拉出珠鏈,2-3周可將珠鏈完全拉出,也可于2-4周后,感染已得到控制時再一次將珠鏈取出。
目前有關緩釋藥物制劑的研究正在進行,若載體和定時釋放兩個問題能夠解決,則可誕生多種抗生素珠鏈制劑,從而克服慶大霉素抗菌譜窄,作用力弱的局限性,為骨關節感染的治療提供另一新方法。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