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使你的衣服和指甲附留著濃烈的煙熏氣味。一項新研究發(fā)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所吸煙草的煙,可化學修飾和影響基因的活性,并知道它增加患癌的風險。這一發(fā)現,可能給研究人員提供一個評估吸煙人群患癌風險的新工具。
DNA不是決定一切的。許多化合物可與我們的遺傳物質相結合,影響一些基因的功能,使它們開啟或關閉。這些所謂表觀遺傳修飾可影響各種特征,例如肥胖和性取向。科學家們甚至已鑒定了吸煙人群基因上的特殊表觀模式。然而,沒有一個修飾過的基因與癌癥有直接的聯系,使得是否這些化學的改變增加發(fā)生這些疾病的風險還不清楚。
論文發(fā)表于《人類分子遺傳學》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參加歐洲人癌癥與營養(yǎng)前瞻性研究(EPIC)374個人的血細胞的表觀遺傳標記。已知EPIC是一項龐大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飲食、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因素與癌癥及其他慢性疾病發(fā)病率之間的聯系。參加該研究項目組成的人群中,一半是開始參加項目至今已有5~ 7年的結腸癌和乳腺癌患者,而另一半則是保持健康的人。
從事這項新研究的團隊,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人類遺傳學家詹姆斯·弗拉納根(James Flanagan)領導,在研究對象吸煙的人們中,發(fā)現了一個獨特的“表觀遺傳足跡”。與從未吸過煙的那些很少有稱為甲基團化學標記的個體相比——1種常見的遺傳改變類型——在吸煙人們DNA的20個不同區(qū)位上存在這種化學標記。當研究人員對一個獨立的患者組和已接觸過煙草煙霧的小鼠進行擴展分析時,他們把表觀遺傳修飾范圍縮小至位于4個基因上的幾個位點,這4個基因之前與癌癥的發(fā)生存在著弱相關。弗拉納根說,所有這些改變應是這些基因活性增加的結果。他說,目前還不清楚為什么這些基因的活性增加會引發(fā)癌癥,不過沒有這些癌癥的個人往往沒有這些修飾。
位于愛荷華市的愛荷華州大學的行為遺傳學家羅伯特·菲利布特(Robert Philibert)說,這項研究第一次確立了癌癥基因上的表觀遺傳修飾,與發(fā)生這種疾病風險之間的緊密聯系。位于德國漢堡的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流行病學家盧茨·布賴特林(Lutz Breitling)補充說:“據我所知,以前沒有獲得過自最初發(fā)現到實驗驗證復制的基因組廣泛的表觀遺傳學研究成果。”
該項研究成果,可能會導致對吸煙引起癌癥風險評估新方法的形成。弗拉根納說:“以前關于吸煙的研究,常常要求人們填寫問卷,……填寫問卷等方法,具有它們的明顯缺陷和不準確性。”他說,這項新研究,可使醫(yī)師僅僅通過對人們DNA的表觀遺傳學分析,就可能對一個人患癌的風險作出量化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