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成人片免费网站,今天高清视频免费播放作文,欧美大片ppt免费

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學論壇 專業文章 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培訓 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醫視角 > 醫患角色互換,換來了什么?(2)

醫患角色互換,換來了什么?(2)

2012-06-28 08:30 閱讀:4256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申瓊鶴
[導讀] 醫生患者小翁用最精練的語言描述病情,想為醫生節約看病時間。丁醫生還是用了10分鐘為他完成診斷。 丁順(中)今年高考志愿是交大醫學院。一天的體驗結束,道別時,徐醫生笑著問丁順,還會學醫嗎? 在搶救室體驗的張圣良,在微博中寫到 生老病死一目間,頗為

    “醫生患者”說

    “1和101”


    口述者:翁一鳴

    作為醫生,我深知大醫院看病人太多,所以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打算排很久的隊,沒想到,一個多小時就結束了,蠻快的。

    有了這樣的心態,看病時就不那么急了。若是看熱門科室,加上重病大病,等候時間可能會長得多,心態就不會那么好了。

    同樣一次問診,病人和醫生有根本性差別,我稱之為 “1和101”:病人第一次踏入診室,但醫生說不定已接待了101個。一個惴惴不安、滿懷期待,一個疲憊不堪、千篇一律,雙方心理上的落差、對彼此的要求差別巨大。若醫生不了解這種差別,就很容易造成矛盾。因此,我們總強調醫生要站在患者角度,這當然正確,但我希望,患者也能體諒醫生的辛苦。這才是醫患良性互動的共同心理基礎。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這次活動,患者體驗醫生更有意義。

    醫患關系緊張,根子在看病難。我所在的放射科有兩臺CT,一天最多能為200名患者檢查,但患者遠遠超過這個數目,而這檢查還只是就診的一個環節,加上掛號、候診,時間會拖得很長。老實說,來三級醫院看病的人,至少一半是可以在基層醫院解決問題的。可病人也沒有錯,他們擔心社區醫院的水平不高,會誤診,可能把小病拖成大病。

    我認為,要解決看病難,不能光靠增加大醫院設備和人手,而應更注重加強基層醫院實力,建立良好的就醫秩序。如果全科醫生擔起健康守門人的責任作用,如果家庭醫生能有效指導,病人就不會再那么盲目扎堆大醫院了。患者一分流,醫患溝通時間長了,心態和關系都會好很多。

    用制度設計鼓勵理性

    口述者:蔡佳翌

    體驗日活動中最大的感受是“等候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我陪一位糖尿病病人掛內分泌科,8點開始排隊,20分鐘后掛到150號,輪到我們已近12點。

    說實話,醫院的服務已做了很大改進。比如過去午飯時醫生停診,我特地問護士,說現在采取輪班吃飯,保證上午掛到號的病人能看完,即使拖到下午1點多。也有小缺陷:自助掛號機很方便,但指導不清晰,很多病人不知道,還是選擇排隊。

    病人多了,醫生接診的時間必然短。輪到我們時,醫生只簡單問了幾句,調整了一點用藥,兩三分鐘就結束了。雖然病人早就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說“等這么久,似乎也沒什么特別,以后不來了”。

    我曾在急診室流轉,發現與門診相比,急診發生醫患矛盾的機會高許多。120救護車送來的病人能馬上看,但自己來的病人常要等很久,高峰時甚至長達4小時。關鍵還是資源與需求不匹配。資源有限不必多說,病人的需求也未必合理:病人往往舍近求遠,放棄家附近的社區或二級醫院不去,直奔三級醫院,以至人滿為患,大家都一肚子怨氣。

    對這次體驗活動,我感覺實際意義并不大。資源緊張、醫患互不信任日積月累、積弊已久,一兩天的角色互換雖然可能有所啟迪感悟,但一回到真實的生活環境中馬上就會忘記。無論醫生還是患者,對對方的切身感受不可能完全體會。要真正緩解醫患矛盾,關鍵還是采取措施,增加資源供給、合理分布,用制度設計鼓勵病人理性就醫。

    和藹些、耐心些、多問些

    口述者:蔡懿婷

    我那天是陪一位氣管炎患者復查,可能這一科并不熱門,掛號15分鐘,等待45分鐘,就進了診室。醫生詢問她吃的藥和病情,叮囑幾句,沒檢查沒開藥,很快就結束了。其他組就沒我幸運,一位一起掛號的同事直到中午也沒看好。我也和其他患者聊天,發現現在大家到大醫院看病都有了心理預期,“至少半天”是正常的。

    作為醫生,對排隊問題我真的沒有辦法,還有更多都是我們沒法解決的。有人說“排半天看5分鐘現象”,其實一些簡單病情醫生可能一眼就知,用不了多久,遇到復雜的,你不說醫生也會追問。再說,要是一人用10分鐘,那后面排隊的時間就得增加一倍,這樣更多人不愿意接受。

    作為醫生,對病人的苦我真的不是不知道。比如在醫院急診室,每天爆滿,能睡到走廊就不錯了,還有的只能睡地板,要是沒帶被子枕頭,誰看了不可憐?這時病人心理不痛快也是人之常情。而且睡地上護士打針也難操作,忙亂中萬一出錯就是大問題了。

    醫患關系緊張這一話題,我覺得實際上大多數病人和醫生都是好的,同樣也不能否認有態度、脾氣不好的醫生,急躁、挑刺的病人也存在。很多矛盾的爆發,有事故等因素,但我覺得更多的是出在一些小細節上。如果接診的醫生能更和藹些、耐心些,多問兩個問題,可能患者的感受就會差別很多。患者因為專業知識少,有些重要情況只有醫生問到才會說,比如那位氣管炎患者,小時候就得過肺結核,這還是在醫生追問下他才想起來的,這對診斷很重要。醫生要更耐心、多問,這也是這次活動給我的一個提醒吧。

  • 1
  • 2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大余县| 库尔勒市| 吉林市| 武邑县| 榆社县| 武汉市| 丹凤县| 郓城县| 五常市| 黔江区| 锡林浩特市| 阜宁县| 文山县| 大石桥市| 息烽县| 盱眙县| 溆浦县| 阿克陶县| 正蓝旗| 宜春市| 禹州市| 六枝特区| 靖西县| 鹿泉市| 潍坊市| 绵阳市| 枞阳县| 西华县| 丹东市| 商丘市| 罗源县| 闸北区| 甘孜| 同江市| 高邮市| 盖州市| 新晃| 邯郸市| 兴化市|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