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農村,家里種菜貼補診所開銷
農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勞動力缺乏,生活困難。
顧光球一輩子都留守在村里。他的弟弟曾對他說,以他的技術,在浠水縣或者到黃石去開個診所,日子都會好過很多。
這些建議,顧光球拒絕了。他說,“農村里缺醫生,這么多村民要看病,我不能離開他們。”他留在農村里,踏踏實實地為村民看病拿藥,以低廉的藥價為村民服務。
早些年,顧光球靠開診所供養兩個女兒讀書,十分拮據,他就承包了一個魚塘,辛苦自己掙錢供孩子讀書。就這樣,大女兒念完了大學,二女兒也讀完了高專。
家里種的蔬菜,收獲后他就賣到村里的小學食堂,賣菜得的錢都用來貼補診所的開銷。
汪杏花說,生前,他常穿的是解放鞋,走山路輕快方便,常常沾滿泥巴,十分破舊。雨天,他就穿膠鞋出門。這幾十年,他穿破的鞋子不計其數。
汪杏花回憶,平時吃飯時,只要接到要出診的電話,他扔下筷子騎上摩托車就匆匆出發。他夜夜到診所值夜班,晚上就在藥品庫房里的一張小床上將就一晚。
手機是病人聯系他的紐帶,入殮時村民們說,顧醫生突然去了,他一定放心不下這三個村子幾千村民,要把他的手機放進棺材讓他帶去,讓他心心念念牽掛的鄉親還能找到他聯系到他。“顧醫生勞累了一輩子,手機放進棺材里,就關機吧,讓他也休息一下……”鄉親們體諒地說。一部關機的手機,隨著他的下葬入土,又和他一起,成為所有村民心中的一個念想。
突然離世,家人無奈瞞著八旬老母
顧光球的母親今年80歲了,跟著二兒子顧光元住在黃石。
春節期間,母親生病住院了,顧光元通知大哥,讓他來醫院看看。大哥是醫生,又是家中長子,來看看母親,母親的病也能好一大截。
然而,顧光球說,春節期間村里病人多,他實在走不開,不能來看望母親。他在電話里囑托弟弟,一定照顧好母親。
母親住在醫院,也時常念叨大兒子:“我病得住院了,光球怎么也不來看看我呀?他給別人治病,怎么就不來給我治?”
顧光球的大女兒在黃石安家10年,他只在女兒家里吃過一頓飯,從沒在女兒家住過一夜。
對于大哥的做法,顧光元很是氣憤,感到很不理解,漸漸對大哥有了意見。
大哥突然去世后,顧光元從來參加大哥葬禮的鄉親們的哭訴中聽說了他在村里治病醫人的故事,聽到了那些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感人事跡。顧光元以往對大哥的不理解都化成了最誠摯的崇敬,他一下跪在大哥的靈前,失聲痛哭。
80歲的老母親身體不好,為了不刺激母親,大家把長子去世的消息瞞了下來。4月25日就是他的生日了,母親想跟兒子一起過生日。他們就告訴老人,顧光球的女兒安排他出去旅游了,不在家過生日……
然而,母子連心,這幾天,老母親也會不時地問問二兒子,為什么最近沒有光球的消息了……
記者手記
醫者仁心不為名利
如今的官塘村衛生室,由于沒有醫生,已經關門十多天了。一些不知道顧醫生已經去世的人,看到診所關門,還找到他家里去。
一個普通的農村人,在農村當了一輩子醫生。他救了無數人,唯獨沒能救到他自己。妻子汪杏花回憶,春節時,丈夫說頭有點疼,但沒有引起注意。沒想到,這一大意,竟然要了他的命。
這樣一個普通的醫生,用自己的一輩子為數千村民的生命健康日夜守護,不為名利,只為最樸素的醫者心。
顧醫生走了,三個村幾千村民失去的不是一個醫生,而是這個大山里最堅定的健康守望者。我們不禁要問:顧醫生走了,誰再來繼承他的衣缽?誰來守護村民的健康?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