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擁軍:醫生最大的價值,是讓枯萎的生命重新綻放!
2017-03-28 19:05
閱讀:1725
來源:CCTV《開講啦》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醫生最大的價值,是讓枯萎的生命重新綻放。醫生看病,有時候像作家,要把一個故事線說清楚;有時候又像導演,需要重現病人患病場景;有時候又像警察,需要靠嚴謹的邏輯推理把故事講完整。
演講文字節選:
王擁軍20歲從醫學院校畢業,畢業分配到單位時并未分配在神經科,后來機緣之下到了神經科,初入科室第一份病例沒有寫好,被科室主任扔出窗外。
他流著眼淚將病歷拾回,那么是什么促使他繼續留在這個學科,并且一留就是35年呢?
科室主任這一席話使他理解了生命與自己職業的關系,也理解了這個職業的崇高使命,成為他熱愛這個專業的開始。
醫生最大的價值:使枯萎的生命重新綻放
那一年,他每天都抽出時間在辦公室畫專業相關的解剖圖,第二年開始當住院醫時,遇到了一個疑難病例,患者是十五歲的花季少女,結合體征與各項檢查都無法給予其確切診斷。
他根據自己的判斷做了細胞活檢,而后坐著4個小時的火車到北京301醫院找到一位當時在神經學方面的權威專家,幫助查看結果。專家高度懷疑這是一例中國從未報道過的疾病,并未明確診斷,而是復印了一大厚本相關文獻交與他。
他閱讀文獻后了解到了這個疾病,根據病因確診后對患者進行了治療,三個月后,花季少女又重新回到了學校。
這個病例使他感悟至深,他認為,醫生每一步的努力,都可以使一個枯萎的生命重新的綻放。這是醫生的最大價值。他從醫的35年,醫療領域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在不斷進步,個人的治療經驗也在不斷的增加。今天他不似從前那么困惑,已經可以用知識,幫助更多患者,解決他們的疾病痛苦。
醫生看病需要依靠嚴謹的邏輯推理
很多不學醫的人和年輕醫生都有一個疑問,專家在看復雜病例時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他說醫生看病,有時候像作家,要能夠把一個故事線講清楚,有時候又像個導演,需要重現患者疾病時的場景,有時候又像警察,要像破案一樣查找病因。
他認為,當醫生拿到一張CT或核磁的檢查報告時,需要他們去發現病灶,把平面圖像變成3D的圖像,之后在3D的圖像上去解讀,這處病灶能否解釋患者的癥狀、表現及體征。如果解釋不了,那就是診斷的問題。
他舉例道,曾經接診過的一位患者,因炸裂似的頭疼在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顱內動脈瘤,手術一月后復發炸裂似頭疼,再次檢查發現患者顱內又多發了幾個動脈瘤。他表示,一個多月從1個動脈瘤變成多個動脈瘤,故事的結果講不通。于是他詢問患者,病前半年是否發生過其他疾病或意外,患者表示發病前兩個月,曾受過外傷。他詢問患者外傷后是否有其他癥狀表現,患者答道低燒了半個月的時間。
對這個患者診治時,他將故事線從顱內動脈瘤出現炸裂似的頭疼往前推了兩個月,把外傷,發燒,第一次發現顱內動脈瘤,第二次發現顱內動脈瘤連在一起,重新梳理了這個故事。經過閱讀查找文獻,他有了結論,患者是外傷之后造成的細菌感染,而細菌到了顱內腐蝕血管因而形成了動脈瘤。最后經過三周的消炎處理,復查時患者的動脈瘤全都消失了。
他說,這就是醫生看病的過程,靠邏輯推理,靠把一個故事講的完整順暢,患者的診斷就清楚明了了。
如今醫療領域有越來越好的治療技術和檢查手段,也有越來越多的優秀醫生,他將醫生分為4類,一為培訓中的醫生,如同他大學畢業時,病歷被科室主任扔到窗外,這部分醫生尚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二為合格的醫生,其能夠按照指南按照上級醫師的指導及教科書內容診斷治療。三為優秀的醫生,所謂優秀的醫生是能夠以自己的經驗、體會,將不同的患者區分開,進行個體化治療,使患者的預后更好。四為卓越的醫生,其在解決患者問題的同時還能創造新的理論與新的治療方式和新的學說。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