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醫生了不起!70歲依然天天手術不覺累
2017-02-28 19:58
閱讀:2731
來源:環球醫學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前段時間,本網站曾經報道過一條新聞,一位俄羅斯女醫生,89歲仍堅持做手術,成為全球最老手術醫生走紅網絡。或許你覺得外國人精力更充沛,那么,這回讓我們來看看70歲重慶籍外科手術醫生蔡志民的故事。1947年出生的他,拿得了手術刀,玩得轉手術機器人,還常跟著一群年輕人打籃球,蔡志民有句名言在醫院人人皆知:“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
前段時間,本網站曾經報道過一條新聞,一位俄羅斯女醫生,89歲仍堅持做手術,成為全球最老手術醫生走紅網絡。或許你覺得外國人精力更充沛,那么,這回讓我們來看看70歲重慶籍外科手術醫生蔡志民的故事。1947年出生的他,拿得了手術刀,玩得轉手術機器人,還常跟著一群年輕人打籃球,蔡志民有句名言在醫院人人皆知:“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
2月27日清晨,重慶西南醫院普通外科門診,跟往常一樣,蔡志民的名醫門診外,已站滿等候就診的病人,上午10個號,大多被外地前來就診的患者提前數日預約。黑發、走路精神抖擻,常帶著溫和的笑容……70歲的蔡志民,穿梭在門診大樓里,在大伙眼中,“蔡教授哪像個70歲的人?”
名醫門診一號難求,而且來這看病的多是重癥或疑難雜癥的患者,蔡志民的門診時間常被自己延長,但是他表示,自己有必要這么做,“有的病人太難了,千里迢迢來重慶看個號,還舍不得在小旅館好好住一晚。所以遇上沒預約上號的,我就給他們加了,有病治病,沒病早點回家。”一上午,名醫門診內,有23歲患甲狀腺癌的大學生;還有62歲,子女為其傾盡所有從云南趕到重慶就診的父親。每個人的病情都不輕松,蔡志民感慨地說,醫生當得越久,年紀越大,就更明白一個道理:“良醫救人、庸醫害人,醫者應有仁心。”
每周一、周四,蔡志民會有兩個半天的門診時間,其余時間里,他多在病房和手術室內。盡管今年70歲的他,是目前西南醫院年齡最大的在職手術醫生,可是依舊每天進出手術室,或手術,或指導年輕醫生們。普外科的醫生們說,“強度再大,也從沒聽蔡教授喊過累。
27日中午,結束一上午的門診后,蔡志民又被人堵在了路上,“蔡教授,我沒能掛上你的號,麻煩你給看看這張X片。”這樣的情況,他常遇上。停下來,慢慢看片子再問病情,蔡志民說,病人鼓起勇氣在路上堵你,將心比心,都不容易,舉手之勞的事,能做他就給做了。
70歲,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是個該退休、享清福的年紀,可是蔡教授卻一直沒退下來,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當了一輩子醫生,趁著身體還好,能多治一個病人算一個,年齡不是問題,只要病人們需要他這個醫生,他就會一直服務下去。但有一個原則需要堅守,“無論你做了多少手術,有多少經驗,每臺手術都要認真做,不能拿任何一個病人的生命開玩笑。”
在工作中,蔡志民是個嚴肅、較真的老教授。進入蔡志民的辦公室,你能隨時看到各類最新的醫學書籍,稍有空閑的時間,他都在看書,“醫學是個令人敬畏的學科,干一輩子,就要學一輩子。”
在西南醫院,關于教授蔡志民的故事很多,有人說,從醫40多年的蔡教授,解決了許多疑難雜癥,施行過腰背部巨大腫瘤(23公斤)切除術,也有人說,每天精神抖擻地活躍在手術室、門診和臨床病區,蔡志民代表的是一種正能量,一種向上的精神,他的這種精神,也感染了院內的很多同事與年輕醫生。
蔡志民身上有兩件事,一直在院內廣為傳揚,很多小醫生入院聽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他為一個藏族老大娘開腹取蟲的故事。
時間回到1993年,他進入**醫療隊,在海拔3750多米的陸軍第八醫院工作,有位藏族老大娘被家屬帶來醫院就診。當時,老人四肢浮腫,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晚期肝硬化腹水,無藥可治,家屬已做好料理后事的準備。
抱著最后的希望,老人被送到了蔡志民所在的醫院,他接診后,重新進行了詳細檢查,經診斷老人患的是“腸梗阻”。蔡志民說服其家人,冒險為其進行了手術。開腹后,從老人體內掏出了半臉盆的“豬絳蟲”。
這位藏族老人的兩個孩子,一人是當地**干警,一人是公務員。**軍醫們離開始,老大娘全家還給蔡志民所在的醫療隊員敬獻了哈達。
“我們離開始,大娘說,謝謝**救了她。”而從醫40多年,做過無數手術的蔡志民至今也被這個家庭所感動。他說,畢竟手術都有風險,需要家屬同意才可以進行。可這位大娘孩子們的話讓他有很大觸動:讓醫生放心手術,如果手術失敗了,他們就把母親帶回家安葬,不需要醫院和醫生擔任何責任。“這份感動,其實就是兩個字:信任!”蔡志民說著,眼睛不禁有些濕潤。
還有一張關于處方簽的故事,是蔡志民的老病號們常津津樂道的故事。
在大型三甲醫院,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聚集前來尋醫,這些求醫心切的人們,也容易被醫托盯上。在蔡志民的患者中,有一名來自四川患有輕度下肢靜脈曲張的老人,貸款4000元來醫院看病,剛走到醫院門口,就被自稱是蔡教授親戚的醫托帶走,騙去一家私立醫院,開了3000多元的“中藥”。
得知這位病人的遭遇,蔡志民為其檢查病后,建議暫時不需要手術治療,并開出一張處方簽,“蔡教授讓這個病人拿著處方簽去找那家醫院,對方一看就知道自己的西洋鏡被這位真正的醫生拆穿了,灰頭土臉的道歉并退回了這個病人的3000元藥費。”老病號們說,這些年來,在蔡醫生的幫助下,有20多名重病員急需住院或手術,都是先住院、先手術再補交住院手術費。
不做手術、不看病時,工作之外,精神歷來不錯的蔡志民保持晚上10:30前休息,早晨6:30分起床的規律。每晚,陪老伴散步、周末泡泡溫泉,跟著一群小年輕打打籃球,是他最大的休閑活動,其余時間在干嘛?同事們說,兩個字:學習。
患者和醫生素昧平生,卻可以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隱私暴露給你,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給你。因為你是醫生。醫者,仁術也。首先是“仁”,然后才是“術”。然而,一段時間以來,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陌生了、疏離了,有時甚至拔刀相見。原因林林總總,但其中常見的一條肯定是“術”進步了,“仁”少了。希望蔡志民教授的仁心仁術能夠影響更多的醫生,讓他們心系患者,一身正氣。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