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悲憫情懷 自掏腰包扶直扭成麻花的脊柱
2016-12-28 20:09
閱讀:1992
來源:環球醫學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醫生大都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當脊柱已經扭成麻花的年僅11歲小女孩小芽站在面前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劉尚禮教授動了惻隱之心,想幫幫這個備受疾病折磨但又無錢救治的苦命孩子。于是,劉教授自掏腰包,并發動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區骨科的醫護人員進行愛心捐款,又幫忙向廣州慈善機構申請,湊齊了手術費,最終小芽扭曲的脊柱得以被“扶直”。
醫生大都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當脊柱已經扭成麻花的年僅11歲小女孩小芽站在面前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劉尚禮教授動了惻隱之心,想幫幫這個備受疾病折磨但又無錢救治的苦命孩子。于是,劉教授自掏腰包,并發動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區骨科的醫護人員進行愛心捐款,又幫忙向廣州慈善機構申請,湊齊了手術費,最終小芽扭曲的脊柱得以被“扶直”。
因為貧窮未及時復診 脊柱扭成麻花
小芽家在肇慶廣寧的農村。小芽的爸爸馮先生講述說:“6歲時,女兒的脊柱越長越彎,我們就帶她去了城里的大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神經纖維瘤病導致的脊柱側彎。后經多方打聽,了解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有位“很厲害的老醫生”可以治療這種病,于是便把小芽帶到該院骨科就診。
劉尚禮為小芽切除了巨大神經纖維瘤。由于孩子的骨骼仍在繼續生長,醫生先后做了3~4次手術,并給小芽安裝了有“生長閥”的脊柱固定器,并叮囑家長每年都要帶孩子到醫院調整“生長閥”。
無奈,“家里實在是太窮了,實在拿不出錢帶她去醫院調整‘生長閥’。”馮先生說,一家四口人全靠他在佛山打工養活,月收入2000元。抱著僥幸的心理,家人沒有帶小芽去醫院復查。誰知孩子的病情再次復發,并進展成嚴重的脊柱側彎。半年前,小芽脊柱側彎已發展到120多度,肺功能剩下不到20%,走路上氣不接下氣,還要被村子里不懂事的小朋友們取笑。家長不敢再拖,只好再次找到劉教授求助。
無錢看病觸動了劉教授 決定自掏腰包幫助年幼的小芽
聽到醫生的診斷后,后悔不迭的馮先生說了真話:“要不是家里實在太窮,我們也不會拖了這么久才帶孩子來看病!”。這番話令劉尚禮教授動了惻隱之心。“看見這個孩子時,我真的很痛心!她 ‘遲到’了兩年才來復診,本來我已經給她矯正得蠻不錯的,太可惜了!” 劉尚禮說,小芽脊柱側彎的幅度太高,要把她“扶直”,對醫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若是采用流行的截骨矯正,不但癱瘓的風險很大,手術費用更是令小芽的家庭難以負擔。
考慮到小芽的家境,劉尚禮教授經過深思熟慮,和唐勇副教授及葉記超博士組成專門治療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決定采用安全、廉價的“頭盆牽引”。劉尚禮團隊花了約兩個月時間,把側彎矯正了約80%,才用常規釘棒矯正固定,既保證了孩子的生命安全,又大大降低了治療費用。
盡管醫生想方設法幫小芽節省醫療費,但她的家庭實在是太貧困了,還是無法支付近20萬元的治療費用。
“我做骨科醫生這么多年,如果袖手旁觀、置之不理,等于眼睜睜看著這個孩子前功盡棄,心理實在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從醫近五十年的劉教授為小芽的將來擔憂,決定幫她一把。于是,劉教授先自掏腰包拿出了一部分錢,然后發動骨科的醫護人員進行愛心捐款,共籌款33200元。醫護人員又幫忙向廣州慈善機構申請,為小芽減免了十幾萬元的“內植物”費用,終于解決了小芽的治療費問題。考慮到家人在護理脊柱側彎孩子上沒有經驗,以往曾出現多次傷口感染,護士還手把手地教小芽的家長如何注意傷口的清潔衛生。
“醫生爺爺”成為小芽偶像
手術后,微笑回到了小芽的臉上。據馮先生介紹,小芽手術前就讀三年級,因康復需要,現在家中休養一年。小芽說,“醫生爺爺”是她的偶像,“長大后,也要做一個像劉尚禮這樣的醫生。”
為了感謝醫生們的幫助,11歲的小芽趴在桌子上,認真而吃力地在白紙上寫下了:“我愛劉教授、我愛護士姐姐。”這是她認識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字,因為嚴重脊柱側彎,她沒上過幾天學,甚至很少走出家門,呼吸功能只剩下兩成。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對劉尚禮教授這樣的醫者情懷要給以更多的尊重。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