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成長 —我的麻醉醫生男友
2015-08-28 16:08
閱讀:1975
來源:新青年麻醉論壇
責任編輯:李思民
[導讀] 我的他是家鄉三甲醫院的麻醉醫生,因為他,知道了醫生背后的辛酸,也在他的影響下,我慢慢的成長,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的挑戰。
從小就很崇拜醫生,也曾經希望能夠成為一名醫生,由于種種原因這愿望沒有實現。現在,我的他是家鄉三甲醫院的麻醉醫生。因為他,我知道了麻醉醫生工作的重要,知道了醫生背后的辛酸,也在他的影響下,我慢慢的成長,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的挑戰。而我,也愿意陪伴在他的身邊,讓他可以沒有任何顧慮的從事這神圣的工作!
小時候,我渴望著長大后成為一名醫生,但是最后我選擇了一個與此相差甚遠的職業,可這并沒有抹掉我對醫生這職業的敬佩。記得當初第一次見他,我是沖著他的身份去的,但是見到他后,就被他的勇氣、自信、儒雅深深的吸引了,震撼我的卻是他談起工作、專業領域時的專注、投入。
和他相處后,我慢慢的了解了醫生這看似光鮮職業背后的辛酸。以前的我僅僅從影視劇中了解這職業,以為真的像電視劇中的那樣,其實卻與現實有著天淵之別。和他認識后,在我的生活里出現了很多醫學專業的術語,比如,剖宮產、腦疝、插管、椎管麻醉等等,我開始慢慢的熟悉這些陌生的詞語,同時也慢慢了解醫生的工作,了解那個在外人看來神秘的手術室。以前在我的觀念里,醫生上班、下班的時間是固定,準時5點半下班,可是現在我知道能準時下班是一件奢侈的事,加班是家常便飯。由于他是自己在外面租房子的,很多時候下班回來已經累到不想動了,連吃飯也成了問題。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樣熬過這些漫漫長夜,我想到更多的是,作為縣級醫院的麻醉醫生都那么忙,那么其他大醫院的醫生呢,他們應該比我這里的更辛苦吧。
認識他以前,我經常會抱怨自己的工作,抱怨晚上要上班,抱怨早上上班的時間早,每當工作上遇到不順的時候我總會想,這工作我能做下去嗎?當我知道他的值班頻繁,基本上兩天一值,隨時待命,不管什么時候,只要電話響了,就必須在半小時內接班。加班的時候經常通宵,整天看不到陽光,更談不上周末,即使僅有一天休息時間,也用來補眠了。知道這一切,我突然覺得自己挺幸福,雖然晚上要上班,但是卻不會太晚下班,下班時間是固定的,而且一個星期還有兩個晚上休息。其實讓我真正覺得自己幸福的是今年的平安夜,記得那天晚上很冷,我們去吃飯,剛吃完飯出來,想著要去逛逛,后來因為不知道要去哪里,所以就分開了。差不多12點,我發信息給他,謝謝他送我的禮物,可是他卻告訴我,在醫院加班,產后大出血的病人,護士的電話嚇到他跑著回去,而那時候我們才剛剛分開不夠3分鐘。在我舒舒服服躲在被窩里的時候,他在加班,或許那時候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醫生,毅然堅守在救人的第一戰線吧。經過這件事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以更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中的一切挑戰,過去一年里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改變了對工作的態度,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
認識他的這段時間里,我開始在網上找有關麻醉醫生的資料,希望更多的了解他,了解這群無名的英雄。他總以為我不懂,所以每次加班后都和我輕描淡寫的說“回去做了個小手術”,其實我知道,對于手術醫生來說,手術有大小,但是麻醉卻沒有大小,都一樣的重要。我一直都希望有機會看看工作時的他,偶然的機會送資料到醫院給他,看到他的穿著,突然很想說,醫院里不僅有穿白大衣的醫生護士,其實還有一群人,他們穿著綠色的手術衣,帶著口罩,手術帽,你不知道他們是誰,可他們卻在看似神秘的手術室里默默的守護生命。
每每看到新聞說有麻醉醫生因為過勞倒下,在為年輕生命消逝難過的同時,也很擔心,希望所有的醫生都能好好的保重。看到電視劇或者其他地方出現麻醉師這三個字的時候,總會爭辯說,是麻醉醫生。每看到有關醫生的新聞,總會忍不住進去看看,甚至留下一條評論,我希望通過這些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知道醫生光鮮背后的辛苦,即使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在他的陪伴、影響下,我從容、積極的面對工作的挑戰,在業余的時間學習簡單的醫學知識,這是我的成長。未來,我期望更加的理解他,理解麻醉醫生這群體,甚至更多的理解醫生的工作,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理解他們。我希望在他陪伴我成長的同時,我也陪伴在他的身邊,他可以安心的、沒有顧慮的從事這神圣的工作!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