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又到了著名雜志Nature亮點研究的盤點時刻了,那么近期小編又會推薦哪些亮點研究呢?
【1】p53腫瘤抑制的一個新機制
轉錄因子p53的腫瘤抑制活性一般被認為反映了其響應于細胞壓力誘導細胞周期停滯、細胞凋亡或衰老的能力,但關于p53其他活性的證據也在出現。在這項研究中,Wei Gu及其同事發現,p53的一個代謝目標也會對其腫瘤抑制活性有貢獻。尤其是,他們發現,p53抑制SLC7A11(“胱氨酸/谷氨酸”氨基酸運輸機制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的表達。這導致胱氨酸的吸收被抑制,并且促進 “鐵死亡”(ferroptosis,一種依賴于鐵的細胞死亡形式)。P53的這一以前沒有被認識到的功能在腫瘤抑制中似乎很重要,尤其是當其他通道無效時。
【2】用于DNA**的一個原始體外系統
能夠利用純化的蛋白從其最初放電(origin firing)的最早階段來重構一個真核系統的DNA**是人們長期希望實現的一個目標。然而,真核生物相對于細菌和噬菌體系統所具有的更大復雜性影響了這一發展。但現在,John Diffley及同事成功地在試管中重構了芽殖酵母DNA**的最初事件。這一純化的系統含有42種蛋白(包括16個復合物),它確定了 “依賴于起源的啟動”(origin-dependent initiation) 的分階段過程(其中包括激酶對其之調控)。
【3】自閉癥與δ-catenin喪失有關
男性比女性受自閉癥影響的更多,所以根據多因素遺傳假設,女性只有在她們越過某一生物學高限時才會受到影響。Tychele Turner等人假設,保守殘基上的有害變異體因此在多人患有嚴重疾病的女性較多家庭的受嚴重影響的家庭成員身上會富集,從而有助于在較少數量的病例中檢出關鍵自閉癥基因。采用這一方法,本文作者在編碼與 “粘附結”(adhesive junction)相關的δ-catenin的CTNND2基因中識別出了反義和劑量序列變異體。對斑馬魚以及來自野生型和 “Ctnnd2 null”小鼠胚胎的培養的海馬體神經元所做的功能分析,同時結合基因表達和網絡分析,揭示了CTNND2在神經發育中所起的一個關鍵作用及其與染色質生物學的一個密切聯系。
【4】MAP4K4對血管生成的調控
細胞遷移在胚胎發生、炎癥和血管生成等重要生物過程中至關重要,但細胞運動機制的很多方面仍有待在分子層面上確定。在這項研究中,Weilan Ye及同事識別出調控內皮細胞運動的一個以前不知道的通道。利用化學和RNA篩選,他們發現,MAP4K4的一種選擇性抑制劑在血管發生期間能改變內皮細胞的萌芽形態。該抑制劑造成內皮細胞積累長而細的亞細胞突出結構,說明未能將這些突出結構縮回。作者顯示,MAP4K4會將膜突蛋白磷酸化,后者通過使β1-integrin失活來調控粘著斑(focal adhesions)的分解;他們還發現,這一 “MAP4K4-膜突蛋白-β1-integrin”通道在正常的和病理性的血管生成中都起一定作用。
【5】神經科學: 視頻游戲似乎會改變大腦連接方式本期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玩“動作視頻游戲”(AVGs)在與注意力和感覺運動控制(手-眼協調)相關的腦區域內可能會增強功能和改變結構。
玩“動作視頻游戲”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和手-眼協調,而以前的研究工作表明,玩“動作視頻游戲”能夠促進注意功能和感覺運動功能。然而,玩AVG的經歷對大腦中主管這些功能的一個名叫“腦島”的重要區域的影響此前尚未被研究過。因此,Diankun Gong及同事對26名AVG專業玩家(他們玩這種游戲至少玩了六年時間,并且曾獲得過地區性或全國性冠軍)和30名業余AVG玩家(他們玩AVG并沒有形成習慣,而且玩這種游戲的經歷不到一年)的“腦島”子區域和它們的功能性神經網絡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專業玩家與業余玩家相比,“腦島”子區域內和“腦島”子區域之間的注意力網絡與感覺運動網絡之間的功能連接增加了,與業余玩家相比專業玩家“腦島”子區域中的灰質體積也增加了。
這些結果表明,玩“動作視頻游戲”也許會在這一腦區域內誘導“腦島”子區域和重要神經網絡的功能整合,盡管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分析其中的因果關系。
【6】神經科學: 隱身的感覺如何?
本期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隱身的體驗可以降低站在觀眾面前時的社會焦慮反應。這項研究為隱身的感覺如何提供了一個實驗模型,也表明這種體驗會影響身體的自我感知和社會認知。
隱身設備方面的最新進展導致人們猜測,人體的隱身在將來也許會成為可能,這便提出了關于隱身會怎樣改變身體感知和認知反應的問題。為了回答這些問題,Arvid Guterstam及同事招募了125名志愿者,用虛擬現實來產生隱身的幻覺。實驗對象頭上戴著顯示器,當他們朝下看自己的身體時這種顯示器能投射出啥都沒有的一個空間的圖像。實驗人員用一個毛刷碰觸實驗對象的身體,顯示器同時會顯示處在啥都沒有空間相應位置的毛刷。實驗對象反應,他們感覺自己的身體像是中空的、透明的,這表明隱身幻覺是成功的。
然后,研究人員讓實驗對象處在虛擬的社會性壓力狀況下——站在一群陌生人面前。實驗對象被分成兩組:給其中的一組顯示隱身的幻覺,給另一組顯示代替他們自己身體的一個身體的圖像。結果表明,前一組的心律和主觀壓力水平都比后一組低。
【7】動物學: 變色龍利用光子晶體來偽裝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說,變色龍通過積極調節一組皮膚細胞來迅速改變顏色。這項研究顯示,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變色龍的顏色改變并不是依靠色素的積累或擴散,而是依靠影響皮膚怎樣反射光的結構變化。
迅速變色的能力對于變色龍至關重要,因為它們用它來進行偽裝和社交。Michel Milinkovitch及同事發現,變色龍形成了兩層疊加在一起的具有不同形狀的反光細胞。變色龍通過放松或激發皮膚來改變上層細胞的結構排列,導致顏色變化,與活性光子晶體結構的顏色變化相似。作者還識別出能夠在近紅外頻段反射相當大一部分陽光的更深、更厚的一層皮膚細胞,他們提出,這第二層皮膚細胞的作用也許是被動熱保護。
這項研究不僅讓我們了解了色素和結構變化怎樣相結合來產生這些生動的顏色變化,而且提出了關于更深的第二層紅外反射細胞的演化作用的新問題。
【8】遺傳學: 美洲人基因中所記錄的歷史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報告了不同先祖人群對美洲人基因組成的貢獻。這項研究顯示了奴隸貿易和其他歷史事件對美洲人遺傳的影響,揭示了某些歐洲和非洲人群的一個以前沒有被認識到的貢獻。
在遺傳學上,混合是相距較遠人群的遷移和生育所產生的結果。Cristian Capelli及同事通過對來自各種不同美洲、歐洲和非洲人群的一大組遺傳數據采用一種高分辨率先祖識別方法,來確定美洲當代人群的混合情況。
他們發現,加勒比人群比南美人群所含非洲成分高,作者注意到這與關于加勒比群島上當奴隸的人數量較大的歷史證據相一致。他們還顯示,來自西非的Yoruban人是對美洲所有人來說最大的非洲基因貢獻者,這似乎證實了關于該地區是一個主要奴隸來源地的記錄。
就歐洲的基因貢獻來說,對于在本研究中的九個西班牙裔人群和拉丁裔人群而言,最大貢獻者來自西班牙。相比之下,英國是對非洲裔美國人和巴貝多人的最大貢獻者。作者還首次發現,這項研究中六個南美大陸人群中的五個所具有的巴斯克人先祖成分的遺傳特征可能是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的結果。他們還在一個非洲裔美國人樣本中發現了來自法國人的相當大貢獻,并且說明這是由于殖民時代法國人的**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