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將于當地時間5月30日-6月3日在芝加哥召開,根據大會的會議日程,我國腫瘤專家秦叔逵教授在6月1日上午有一項研究在“Poster Highlights Session”中展出,下面和大家提前分享這項精彩研究。醫脈通小編們今年也將繼續奔赴ASCO年會現場,及時將各項最新研究進展整理、發布,歡迎大家保持關注!
晚期肝細胞癌(HCC)是全球癌癥死亡的第三大常見原因。阿帕替尼是一種新型口服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多激酶抑制劑。這里報告阿帕替尼一線治療中國晚期HCC患者的Ⅱ期臨床研究結果。
研究方法
這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非盲,劑量探索的II期試驗。Child-Pugh肝功能分級A級的初治型晚期肝癌患者隨機接受阿帕替尼 850 mg/qd或750 mg/qd。在每8周的周期終點評估療效。主要研究終點為疾病進展時間(TTP)。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客觀緩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α-甲胎蛋白(AFP)水平和安全性。根據腫瘤臨床試驗西蒙兩階段設計,36例患者被納入第1階段,85例患者入組第2階段(延伸期)。
研究結果
從2010年7月到2012年3月,共有121例患者入選。兩治療組患者的基線特征包括疾病狀態,ECOG評分,轉移部位數,病理分級及前期治療情況相似(P>0.05)。療效方面,850 mg組中位進展時間為4.2個月,750毫克組中位進展時間為3.3個月。兩組的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9.7個月和9.8個月。850 mg組DCR為48.57%,750毫克組DCR為37.25%。患者對阿帕替尼耐受良好,大部分的不良事件在停藥或者減量后緩解。兩組均無顯著良好的安全性,超過2%的患者出現轉氨酶升高,血小板減少,膽紅素升高,高血壓,白細胞減少癥,手足綜合征,疲勞。
結論
這項無空白對照的II期研究結果表明,阿帕替尼在晚期肝癌患者中具有潛在的生存獲益。對于進一步的臨床試驗,850 mg/qd 或750 mg/qd均是推薦研究劑量。臨床試驗信息:NCT01192971。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詳細]
5月17日,在第十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上,我國香港大學司徒偉基教授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