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有望年內實現申領***時進行器官捐獻意愿登記
衛計委副部長黃潔夫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有望年內實現申領***時進行器官捐獻意愿登記。
這意味著,居民在申領***時,或許將面臨這樣的詢問:萬一車禍而亡,是否愿意捐獻器官?
“領***捐器官”,無疑是一種進步,是一件好事,卻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有人說,“領***捐器官”,就好比“人活著,器官沒了”,從情感上來說,很有些忌諱,很難以接受。
也有人擔心,現在醫風醫德那么糟,一旦登記了捐獻醫院,以后出了車禍,醫生會不會見死不救,直接把我的器官摘了拿走?
相比較而言,前者只是觀念問題,尚好引導,后者引發的擔心可能更大些。
我國每年有15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卻只有1萬人能夠做上手術。其直接原因,就是器官捐獻太少,公眾參與度不高。
器官捐獻,是醫學進步與社會文明發展的趨勢。在我國,要使其成為一項制度,并真正推行下去,關鍵在于打消公眾的顧慮,讓人們從心底自愿捐獻器官。
讓人消除顧慮,捐得放心,首先要加大醫改力度,提高醫院公信力,緩解醫患緊張,增進互相信任。
讓人消除顧慮,捐得放心,還要推進**信息公開,讓捐獻器官的信息完全透明,讓公眾看得明白,瞧著踏實。
讓人消除顧慮,捐得放心,更在于完善制度建設,適當獎勵捐獻者、嚴格規范器官使用、堅決打擊器官販賣等等,這方面,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咱們再說說“領***捐器官”,其實,這也不是咱們國家的首創。在國際上,公民登記器官捐獻意愿的場合,也不僅僅是領***的時候,人們可選擇的渠道很多,也很方便。
有了廣泛的宣傳、完善的制度、公開的信息,人們才能放心而積極地捐獻器官。(劉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