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學研究證實人的腦容量具有很高的遺傳力。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影響腦容量變化的基因,進一步揭示了人類腦容量的遺傳基礎。
神經系統是人類區別于其他物種最顯著的特征之一。相對于其他物種,人類的大腦高度發達,主要體現在全腦容量的變化。如人類的大腦容量是舊大陸猴-如獼猴腦容量的20.6倍,長臂猿的14.4倍,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靈長類-黑猩猩的4.3倍。
近年來,基于核磁共振腦影像學研究表明腦容量具有很高的遺傳力,并且與智商和記憶等認知能力高度相關。除此之外,腦容量在多種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均發生了明顯病變。然而,截止到目前為止,僅僅只有少數幾個基因被發現與腦容量相關。
為了尋找可能影響腦容量變化的基因,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宿兵實驗室選取了50個精神分裂癥易感基因,并在中國漢族人群中分析了它們與腦容量的關系,最終發現白介素-3基因序列變異與腦容量強烈相關。隨后,通過國際合作,他們在歐洲人群中也重復了這一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白介素-3除了在免疫系統中的已知功能之外,還參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促進神經前體細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從而影響腦容量。除此之外,通過體外實驗,研究人員還發現了白介素-3基因性別特異性相關的可能機制,即它可以活化雌激素受體,并誘導下游的信號通路。
負責該項目的科研人員介紹:“該研究進一步揭示了人類大腦容量的遺傳基礎,對于我們理解精神疾病的發病機制以及神經發生的分子機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