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竟然能被“餓死”?這看似天方夜譚的一句話,卻在現實中真切的發生了。這兩天,因為“小蘇打餓死癌細胞”的新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上上下下的電話都被打爆了,上至院長下至急診科,都接到了無數咨詢電話。
原來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教授胡汛和研究團隊一起發現了“餓死”癌細胞的新療法,并發表在國際生物和醫學領域權威雜志elife上,得到了國際著名腫瘤學者的肯定。
經過多年基礎研究,胡汛發現葡萄糖是癌細胞必需“吃”的東西,照理看,剝奪葡萄糖,癌細胞就會死亡。但實際上,葡萄糖**不足時,腫瘤沒有餓死還不斷生長。這是為何呢?原來腫瘤中有大量的乳酸,乳酸解離成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成為癌細胞的兩位“幫手”,讓其自身能夠根據“食物”的多少決定“消耗”多少。兩位“幫手”協同作用,使得癌細胞在葡萄糖含量很少時,非常節約地利用葡萄糖;在沒有葡萄糖的情況下,進入“休眠”狀態;當有葡萄糖**時,即刻恢復生長狀態。
因此,若想有效“餓死”癌細胞,不僅要剝奪葡萄糖,還需同時破壞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的協同作用。在葡萄糖饑餓或缺乏的前提下,只要去除這兩個因子中的任何一個,癌細胞就會快速死亡。研究人員用碳酸氫鈉(小蘇打)來去除腫瘤內的氫離子,就可破壞乳酸根和氫離子的協同作用,從而快速有效地殺死處于葡萄糖饑餓或缺乏的腫瘤細胞。
而將基礎科研成果快速轉化成腫瘤臨床治療,讓更多患者受益是關鍵。
2012年,擁有30年臨床經驗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放射介入科醫生晁明和胡汛團隊一拍即合,投入到對原發性肝細胞肝癌新型療法研究中,并將這種方法命名為“靶向腫瘤內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的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簡稱“TILA-TACE”.令人欣喜的是,他們進行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用常規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cTACE)治療了37例病人,18例有效;用TILA-TACE治療了40例病人,40例有效。而且,在這個臨床研究中用TILA-TACE治療的肝癌都是難治型肝癌。
臨床上,晁明給出解釋:“ cTACE切斷了腫瘤的‘食物通道’,然后我們再用碳酸氫鈉去除腫瘤內的氫離子,相當于不僅不給腫瘤‘吃飯’,還讓它去健身房快速消耗,迅速‘餓死’。”
而國際上綜合報道,cTACE治療的平均客觀有效率為35%.35%到100%,這樣巨大的對比,不僅讓國際同行在接受這篇文章時非常慎重,就連兩位教授也一直是帶著懷疑在進行這項研究。
“目前初步統計,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已超過三年半;后續還需要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如果證實有效,對肝癌治療來說,確實是一個飛躍。”兩位專家表示。
小蘇打治療癌癥,除了肝癌,對哪些惡性腫瘤有效?對此,晁明表示,本研究中有非常嚴格的定義,針對原發性的肝細胞肝癌患者。其他腫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是胡教授團隊發現的原理,對很多實體腫瘤有共性,具體如何治療,需要進步一探索,比如腫瘤的部位、血供條件、能否進行栓塞等等。比如,腫瘤長在腦部,栓塞的時候很難避免正常組織不受損傷;再比如,肌肉部位的腫瘤,栓塞必須很仔細,否則會造成肌肉壞死。我們的研究,在原發性肝細胞肝癌患者身上,報告了這么一個現象,轉移和復發的肝癌不在本研究范圍之內,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學者參與到這個研究中來。
癌癥作為目前影響人類生命安全的最大元兇,其預防止療在世界范圍內都屬難題,此次臨床研究的成功,無疑是一次極大的鼓舞,相信在醫生與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某一天,癌癥將不會成為讓千家萬戶談之色變的惡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