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院長論壇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剛提出“華西醫院要第二次創業”,他帶來的主題報告是《互聯網時代醫院組織管理模式變革》。
人才培養:當護士離職他這樣做
李院長分享了一個故事,透出這名醫院掌舵者的細膩內心及人才培養的思路,“前不久,華西醫院有幾名護士要離職,我去跟她們交流,你們是覺得待遇不好,還是醫院對你們的關心不夠?”
“得知她們是要去其他醫院做護士長,我不再挽留。”李院長稱:“華西醫院就是要給大家搭建事業平臺,鼓勵大家有更好的發展,既能是業務骨干,也能成為各大醫院的管理人才!”
李院長注重激發員工的“職業崇敬”,包括事業平臺搭建,職業自豪感的建立,以及強調愉悅職業,只有這樣,醫務人員能更好成長,也才能更好服務患者。
績效考核:醫生干得難才能拿得多
“用職業榮耀以及合理收入來激發個人活力。”李院長又提出了他的激勵原則。
按照國家分級診療的要求,華西醫院這種類型的醫院,應該致力于攻克疑難雜癥。這樣的背景下,以“干得難”為標準的績效分配政策應運而生。
華西醫院的醫生有系列的績效分配,分月績效和年終績效兩個層面。就醫師醫療的月績效而言,主要包括RBRVS/CMI、醫療質量、藥占比、材料占比。
“RBRVS”是一個手術系數,華西醫院在考核外科醫生的績效時,就會關注其重大、疑難手術的量,并且通過績效考核和分配制度,鼓勵其做大而難的手術。
對于內科醫師,醫院通過CMI這一指標,考核其診斷、治療復雜疑難內科疾病的質和量。
就醫技人員而言,績效考核包括復合式績效和成本控制(分段累進制)。復合式績效主要考慮醫療質量、時間單價等。
分段累進制是結合工作內容而制定的。在華西醫院,做一個CT,可能要預約1周,“我們需要一些硬性**,鼓勵醫技人員在保證質的前提下,加快速度,提升量,縮短預約時間。比如,有沒有可能鼓勵其午飯后,縮短午休時間,盡快上崗。”
獨特的KPI:“院長辦公室”的KPI不看做成多少件
華西醫院將針對各個崗位,設置一系列的KPI,有了細致的KPI評價體系,醫院目標的層層落實有了推進標準。
在現場,李院長展示“院長辦公室”的部分KPI考核體系。他強調:“因為這是日常工作,我們不看做成了多少件。而是要看,有多少件你沒有按照規定完成。”
三問院長:四川名醫獨家專訪
會后,記者對李院長進行獨家專訪,向院長提出了三個問題。
華西醫院有優質的醫療資源,您如何看待醫生的多點執業?
華西醫院鼓勵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醫院去服務,多點執業讓我們的醫生不僅僅是在一個醫院發揮價值,一定是要到基層醫院,特別是到縣級醫院、社區去發揮作用。
無序的多點執業,我們是不主張的。我們主張是在醫聯體的架構之下,有序地多點執業,這樣才能發揮公立醫院的價值,個人在多點執業的同時可以帶動醫聯體的技術水平提升,而不僅僅是去做一臺手術、去看一位患者,還承擔著怎樣把技術水平進一步的提高。“
但李院長坦言,如果醫生選擇了盈利性的醫院去掙錢,這樣不但不能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反而進一步增加了患者看病貴的問題。
如何看互聯網和醫療的結合?
總的來講,互聯網是不能代替醫療本身的,但是它能幫助醫療,能夠使我們醫療更加便捷。如果利用好互聯網,可以讓病人不出家門就能夠得到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咨詢。
同時,對于慢病的管理,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帶動基層醫院,去指導基層醫生去管理、治療、觀察患者。
如何推進分級診療地進行?
推進分級醫療,必須解決3個問題,”患者愿不愿意去基層?基層醫院能不能接收這樣的患者?大型的公立醫院愿不愿意把患者放入基層?這三個問題解決了才能真正實現分級醫療。“
在分級診療中,華西醫院有人才、技術優勢,帶動華西醫院區域的下級醫院進行人才培養、技術推廣,從而全面提高基層醫院的能力和水平。
我們要做好定位,華西醫院是診斷和治療疑難重癥患者,對這類患者癥狀了解之后,就要制定方案,同時把患者轉移到下級醫院。之后,華西醫院醫生還將持續指導,使得患者在下級醫院能夠安心、放心治療。
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到大型醫院就醫,特別是對于慢性病而言,已經確診后,維持的治療是可以到基層醫院進行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