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陜西省綏德縣醫院產婦賀某某因產后搶救無效死亡事件將醫院幾位普通護士推上了風口浪尖,“護士玩手機”的視頻被曝光后,成為輿論審判臺上的“嫌犯”.然而事實真相真如我們所看見的那樣——幾位護士冷血無情、**嗎?有的時候眼睛看到的并不全是事情的真相!
7月26日,有關部門公布了此事件的最終調查結論。調查表明,使用手機的幾位護士其實是在查看醫院的公告,而不是“玩手機”;另外,護士使用手機時,那位產婦的病情還沒有惡化,涉事護士也不負責該產婦的看護工作。因此,幾位護士無需承擔任何責任,純屬“躺著也中槍”.
其實,這并不是第一次有醫護人員“躺槍”.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醫生陳磊,曾因在做完一場高難度手術后坐在地上喝葡萄糖補充體力而遭到責罵,甚至有網友質問“這葡萄糖哪來的?免費的還是患者的?”最后還是一名知乎用戶的耐心解釋還了醫生清白。
還有醫護人員因為“在病人面前聊天說笑”、“在有危重病人時下班回家”等原因被指責。有人或許會問,醫者仁心仁術,在看到患者需要幫助時,怎么忍心下班回家?在患者承擔巨大痛苦時,又怎么能有說有笑?在醫院里,面對痛苦與死亡是常態,醫生習以為常,久而久之,他們不會像患者家屬那么敏感。醫生也有正常的工作時間,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也要吃飯喝水,也要和朋友聊天,也要使用手機。一個醫生下班了,自然會有其他醫生對病人負責,醫生也有家庭需要照顧,也需要休息,醫生并不是鐵人;醫生之間的說笑,只要不涉及對病人的輕慢侮辱,就不應該苛責。
曾有一個醫學網站做過一項題為“醫生,您曾被患者誤會過嗎?”的調查,共收集問卷數2137份。在調查中,97.85%的醫生曾被患者誤會。被誤會“為提高收入進行過度檢查或處方高價藥物”的醫生比例最高,達61.68%,有55.55%的醫生曾被誤會“沒有用心治療”.僅有2.15%的醫生沒有被誤會過,看來患者對醫生的信任真是薄如蟬翼。
誤解,源于不夠了解,而增進了解,首先需要摒棄成見。而現實當中患者對醫生卻已是成見太深,每次一發生無辜的醫務人員在醫院受到暴力傷害的事件,總是有很多“善良”的“老百姓”發表評論,絕大多數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證明醫務人員的“醫德”、“醫術”和“服務態度”是多么多么差,所以才導致他們這些“善良”的“老百姓”忍無可忍而選擇暴力,并且要求全體醫務人員“反思”,有的甚至還拍手叫好。然而,這些說法真的經得起推敲嗎?
當有患者不幸逝世,患者家屬刨根問底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在真相查明之前,遷怒于“躺槍”的醫護人員,乃至對整個醫護人員群體發泄怨氣,是毫無意義的。這樣的做法只會進一步撕裂本就對立的醫患關系。只有促進雙方的理解,進行有效對話,取得和解與共識,才能真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