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是多么高興的事,誰知道會這樣,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的李女士于上個月生下一個男寶寶,全家都很開心,可是仔細一看心涼半截:孩子先天殘疾,沒有右腳。李女士稱,她做過9次產檢、6次普通B超和1次四維排畸彩超,均顯示孩子正常。那為何生下來后,孩子卻有殘疾?醫院對此作何解釋?
在2家醫院做7次B超 均顯示孩子正常
李女士今年23歲,是廬江縣龍橋鎮人。去年12月懷孕后,家人特地在縣城租了房子,就是為了方便產檢,準備迎接寶寶的降臨。今年9月17日,孩子在廬江縣人民醫院出生了,是個男寶寶,然而令他們無法接受的是,孩子患有先天殘疾,右腳完全缺失。
“一家人都無法接受,我們做各種檢查的時候都說正常,要是早知道這樣,我們至少可以選擇要還是不要這個孩子。”李女士說,自懷孕后,她一直在廬江縣人民醫院做產檢,9月16日生產前一天做了最后一次產檢,一共在這家醫院做了9次產檢。
“另外,還做了6次B超,沒有哪一次看出異常。”李女士說,胎兒22周到28周,是做四維彩超排畸的最佳時期,“縣醫院說他們沒有設備做四維彩超,所以我們就去了私立的康乃馨綜合門診部,在那做的四維彩超,結果顯示孩子一切正常。我們怎么也想不到,孩子生下來會沒有右腳。”
李女士坐完月子就開始為寶寶的事奔波。“找到康乃馨綜合門診部,他們沒說是他們的責任,說當時檢查費用是380元,要不就以一賠十,賠償3800塊錢給我。”李女士非常氣憤,“我沒有同意,這是錢能解決的事情嗎?他們說不同意就只能走司法程序。”
此外,李女士也找過廬江縣人民醫院,雖然四維彩超不是在這里做的,但畢竟在這里也做過很多次產檢和B超,為何沒檢查出來?“他們說只能做六大類的排畸,我聽他們說能看到軟骨,可是沒有右腳哪來軟骨?這難道看不出異常?他們說沒有責任,如果通過司法鑒定有責任,他們才承認。”李女士說。
廬江縣醫院說法
廬江縣人民醫院B超室的張主任說,根據《產前超生檢查指南(2012)》規定,產前檢查分為四個等級,一級為一般產檢,比如胎兒是否在宮內、羊水情況如何;二級是常規產檢;三級是系統檢查,也就是通常說的大排畸;四級是針對性檢查,也就是之前發現問題,隨后來復查。“我們醫院是二甲醫院,只能進行一級和二級檢查,這其中必須要做的包括六大類的致死性畸形檢查。”張主任說,右腳殘疾不屬于致死性畸形檢查行列,“四維排畸彩超我們又沒有資質,是不能做的。”
為此,該醫院辦公室馬主任認為,從醫療程序上說,縣醫院是沒有責任的。“但是我們說了沒用,患者也不承認。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需要進行司法鑒定。”馬主任說,如果有上級部門組織專家進行鑒定,并且最終確定是縣醫院的責任,他們不會逃避。
四維彩超是如今胎兒畸形排查中最普遍應用的方式,為何四維彩超沒有發現問題呢?相關記者數次撥通康乃馨綜合門診部的服務熱線,卻始終沒人接聽。撥通門診部***公告上的一個***后有人接聽,對方表示自己是康乃馨綜合門診部的工作人員,但是當記者說起孩子殘疾沒查出來一事時,他立刻表示記者打錯了,并掛斷電話。
門診部的周主任也回避問題急著掛斷電話,并以強硬的態度拒絕接受采訪。
廬江縣衛生局已介入調查
廬江縣衛生局醫政科科長汪叢峰表示,衛生局已經就此事展開調查,將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給孩子家屬一個說法。
“處理醫患**,首先我們主張他們之間進行協商。”汪叢峰說,“我也打電話給縣醫院,讓他們向家屬做一個解釋。如果雙方協商不成,也可以向上一級的醫學會申請進行鑒定,確定最終的責任歸屬。不過,這個前提必須是家屬提出申請,他們可以自己去申請鑒定,也可以委托我們進行。”汪叢峰說,這次事件是否屬于醫療事故,如果是,醫療事故的等級是多少,這些都有待鑒定,鑒定的結果將是雙方協商的基礎。
汪叢峰介紹,目前衛生局已經督促縣醫院和康乃馨綜合門診部就此事進行自查,并且向衛生局提交自查報告。“首先他們自己要組織專家分析一下,問題可能出在哪里。我們衛生局也正在進行調查,我們會保持公平公正,給孩子家屬一個交代。”
事件有待查明,但醫院的態度不得不說。康乃馨綜合門診部的工作人員掛電話、拒絕采訪,完全“躲”著記者,遠離媒體,這樣的做法可行嗎?今天的輿論既能“封殺”一個組織、使其發展舉步維艱,也能使一個組織美名遠揚,迅速發展。醫院完全不站出來說話,萬一媒體報道有偏頗,不但不利于醫療**的解決,而且還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醫療**的處理雪上加霜。
在醫療**處理中,有利的輿論報道能夠有助于醫療**的妥善處理,消除醫患雙方的誤解與障礙,矯正視聽,形成健康的輿論,促使雙方公正理性的解決醫療**;相反,不利的輿論報道則會激化醫患矛盾,增加解決問題的難度,造成醫療機構不應有的效益損失。
醫療**的發生不可避免。在處理醫療**過程中,媒體與輿論的影響力很大,直接關系到醫療機構的形象信譽。因此,醫療機構不應該回避問題,而是應該站出來說明真相。發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發現問題,更沒有勇氣改正問題。一味躲避只會失去公眾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