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家醫院綜合實力最佳?由全國30個臨床專科的1579位著名專家學者參與評審的《2012年度中國最佳醫院綜合排行榜》出爐,該項評選以學科水平與科研能力為評審標準,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中國人民**總醫院位列排行榜前三。
相信這份榜單讓很多人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翻看曾經的***、人人網、微博、朋友圈的收藏記錄,估計八成人都看到過類似的帖子。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表示,期望通過醫院排行評比,讓老百姓知道最好的專科在哪里、最好的醫院在哪里,一旦不幸罹患疑難雜癥,則尋醫問藥有大方向,可少走彎路、更快康復。
其實,專家們操錯了心。遇到疑難雜癥、重大疾病,患者擔憂的不是找不準最好的醫院,而是最好的醫院路途遙遠,需要車馬奔波,而且就算到了醫院門口,也遭受不起掛號難、就醫難、入院難的折騰。
以北京為例,這座城市幾乎集中了全國最著名的大醫院:治療骨傷科的積水潭、眼科頂尖的同仁、心血管聞名的阜外,還有301、協和、北大醫院……以此次公布的最佳醫院前三名為例,協和、301醫院都是長久以來的掛號重災區,不少外地就診的患者往往等待一兩個月都掛不上專家號。
看病難、看病貴這些矛盾的焦點似乎都集中在大醫院,而一份“最佳醫院”排行榜更稱得上是患者就醫難的最佳證據。大城市里的所謂好醫院,因為集中了全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所以也承擔了全國患者就診的醫療工作。這些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往往超負荷工作,診斷時間非常有限,容易增加誤診率,激發醫患矛盾。
積弊已久,是畏難而退、繼續放任當前所謂“最佳醫院”上榜的現實,還是迎難而上、對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問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當然是后者。“小病‘下沉’到小醫院診治、大病向大醫院匯集”,這是醫改的方向,而不是為“最佳醫院”高唱贊歌。如果患者“按圖索驥”,一些大醫院豈不是更忙、愈加不堪重負?
相關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