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藥物研究所耿美玉課題組、丁健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課題組合作,新近在肝炎—肝癌惡性轉化與肝癌復發轉移生物標志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首次揭示多聚免疫球蛋白受體(pIgR)是肝癌早期復發轉移的獨立預測標志物。其研究論文10月24日在線刊登于腫瘤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癌癥研究所雜志》上。
據介紹,肝癌治療首選手術切除,但術后的高復發率和轉移率是制約肝癌病人生存率的瓶頸。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上皮細胞間充質轉化(EMT)作為鏈接“炎癌轉化”的重要紐帶,在促進腫瘤轉移、腫瘤耐藥中發揮關鍵作用。
上海藥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研究,首次發現多聚免疫球蛋白受體(pIgR)在體內外均顯著誘導肝癌細胞的上皮細胞間充質轉化,促進肝癌的早期復發與轉移。科研人員在深入的機制研究中,也證實pIgR通過早期內涵體誘發了EMT的發生。為了探究pIgR表達與肝癌預后的關聯性,上海藥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又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課題組科研人員合作,發現pIgR高表達與肝癌預后密切相關,在HBV陽性肝癌病人中尤為顯著,進一步分析表明pIgR是肝癌早期復發轉移的獨立預測標志物。該研究為肝癌復發轉移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參考。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