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以來,廣州醫學院某附屬醫院(下簡稱“廣醫某院”)重癥監護室(ICU)又有大批護士辭職,包括“以稀為貴”的男護士。
在該院某臨床科室工作的主治醫師吳偉平對此已見慣不怪。同屬于醫護人員流失“重災區”的該院大內科,近兩年來新招收的護士已經流失了1/4。
據介紹,這些辭職的護士去向不一:有的去做了醫藥代表,有的考上了公務員,也有些去了相對清閑的社區醫療機構。但他們當初選擇離開的理由卻基本一致:護士勞動強度大,收入低,看不到職業發展。
廣醫某院的辭職潮并非個案,北京、杭州、四川、新疆等地的多位醫務人員表示,身邊同事接連跳槽的事情頻繁發生。
護士跳槽潮
曾在上海某三甲醫院當過四年護士的余晴,現在是一家抗癌藥物消瘦公司的醫藥代表。她告訴記者,在醫院的時候,一個月基本功資八九百元,獎金兩三千元左右,加上少量的車貼飯貼,年收入也就是六萬元左右。現在雖然壓力大一點,但是一年差不多能掙12萬-15萬元。
以廣東省為例,按照物價局的標準,一級護理(要給病人喂食、擦身、洗頭、處理大小便等)的費用是12元/天;二級護理(病人基本能自理)的費用是8元/天。“現在到街邊理發店洗個頭起碼都要10元,我們包護理,還要觀察病情,工作一天做下來只能收12元。一位不愿具名的護士說,他們的收入連個熟練技工都不如。
江蘇省的情況也差不多。南京市三級醫院的護理收費標準分別是:一級護理7.8元/天、二級護理4.7元/天、三級護理2.3元/天,二級以下醫院收費標準更低。而一、二、三級護理的實際成本分別是每床/日46元、29元、14.8元——按目前的定價水平,三級醫院住院護理價格平均僅能補償實際成本的17%。
醫院內部分配機制不合理,使得護士的薪酬狀況更為不堪。
吳偉平介紹,廣醫某院是由護理部統籌所有護士的收入,這樣一來護士基本無法分享所在科室的績效。
價值末端
劉斌介紹,他所在的醫院則是把成本核算細化到了每個治療小組,分配由帶組醫生說了算,低年資的醫生和所有的護士相對處于”劣勢“。
據悉,從今年6月開始,新疆**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進行了護理績效垂直分配改革,規定非臨床科室護理人員的績效為臨床一線護理人員平均值的80%,且不得超過全院護理人員當月績效工資的平均值,臨床一線重點科室(如重癥監護、兒科、新生兒科室等)平均績效高于一線普通科室500元~800元。
余晴對記者說,高年資的護士跟低年資的護士收入差距拉到一千塊就很不錯了,所以”做了護士,你完全可以看到三十年后自己的樣子“——如果不能做到護士長,也就只是期望能夠不再上夜班。
衛計委副部長馬曉偉表示,從長遠來看,護士的教育、崗位培訓以及職業發展設計和制度安排,是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吳偉平介紹,一些擁有副高以上職稱的高年資醫生,甚至已走上了”科研養醫“的道路。比如他所在的廣醫某院就規定,如果能夠拿到國家課題,醫院會額外撥給負責課題的醫生個人每月數千元的豐厚費用;而一般的副主任醫師,掛號費7元,個人能拿到手的只有5元,導向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臨床診療經驗是要靠積累的“,吳偉平直言不諱地說,政策的偏差可能導致臨床經驗豐富的好醫生、好護士越來越短缺。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