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多位省政協委員都提出了以“醫改”、“過度醫療”、“維護就醫環境”、“加強醫患**預防”等為關鍵詞的提案。這里既有廣大消費者的聲音,也有來自于醫院的苦衷。
鏡頭一:貴!
切除膽囊花費近兩萬
曾有一名患者在某省大醫院動手術切除膽囊,住院17天花了1.7萬元。同樣的手術,在縣級小醫院也就3000多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教授在南京醫科大學做《關于醫學技術發展的價值思考》報告時指出,20年前,胃癌診斷需440元,而現在基礎診斷需2830元,運用高端技術則需達到8000元到1萬元;胃癌的化療已從20年前的每人次100元提高到現在的1.5萬元。他認為,醫藥生產、流通領域對醫療技術的過度使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主要也是醫患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點評:隨著社會醫療水平的進步,本該降低的醫療成本一路攀升,給大眾帶來沉重的負擔,“病不起”已經成為大家的口頭禪。
鏡頭二:險!
不信醫生險埋“禍根”
前不久,在沈陽市的某公立醫院,有對父母帶著孩子來看感冒。經驗豐富的醫生建議去做詳細檢查,懷疑孩子身體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家長就是不信,說是醫生想騙取檢查費。后來醫生耐心解釋,表示如果檢查結果沒問題,自己會給家長交待。之后檢查發現,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家長才感覺到問題嚴重,忙向醫生致謝。
點評:如果不是醫生的堅持,孩子的先天性心臟病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發現,知道會引起多嚴重的后果。家長不愿帶孩子做過多的檢查,一是醫療知識缺乏,二也是不愿承擔過多的醫療費,甚至可以說是被“過度治療”嚇跑了,但這樣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鏡頭三:疑!
“醫院侵犯我財產權”
2010年,沈陽一男子質疑醫院用錯藥,導致被自己撞傷的患者病情加重,遂將醫院告上法庭,稱醫院侵犯了自己的財產權。
原來,該男子掏錢為被自己撞傷的患者埋單,偶然發現醫院給傷者用的藥,可能導致傷者病情加重。該男子狀告醫院,理由是讓患者病情加重后再治療,增加了救治成本,而救治費用大多是自己負擔的。
點評:這是《侵權者責任法》實施后,沈陽出現的第一例非患者告醫院的案例。原告方認為,掏錢給別人看病,就應該了解治療的方式,而且醫院用藥卻有不妥之處,自己有權**。
糾結:就醫要過“三道關”
多年來,患者到醫院就醫要過“三道關”.首先是“過度檢查”:不管患者得什么病,幾乎都要經過各種醫療設備的輪番檢查,即使病征明顯,依然要做彩超、CT、磁共振等,動輒數百元、上千元,一方面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一方面讓患者經濟負擔沉重。第二關就是“過度治療”:醫生不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有效治療,往往是“小病大治”,甚至是“無中生有”.第三關就是“大處方”導致的“過度用藥”.例如患者一次普通的感冒,普通的藥就可治療,醫生偏偏使用昂貴的藥品,要花費千元以上。
無奈:醫患關系打“死結”
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是導致**的重要原因,對“看病貴、看病難”難辭其咎。“信息不對稱”,是由醫療衛生行業及醫患關系的特殊性質決定的,患者對怎樣治病當然不如醫生清楚,這種“神秘感”自然會被“利用”,患者有時候敢怒不敢言。這種“不對稱”給公眾造成的恐慌,也容易讓患者產生畏難情緒。不敢就醫,不相信醫生的話,甚至延誤病情。
有醫生也向記者大吐苦水,“其實都是為他們好,可他們不信,轉了一圈問題嚴重了再回來治,可你第一次跟他們說,他們根本就聽不進去,總是誤會醫生想吃回扣。”看來,醫患雙方互不信任已然成為一個“死結”.
建議:著力化解醫患矛盾
針對如何化解醫患雙方矛盾,省政協委員們獻計獻策,提出了很多建議。
遼陽市政協副主席唐可心認為,遏制過度醫療,首先應從強制推行臨床路徑(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做起。應設計約束性指標、出入院指標,合理應用抗生素,等級醫院按比例使用基本藥物。
同時,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門診份額,降低二級以上醫院住院率。建立二三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分片包干和雙向轉診制度,通過轉移支付加大基層醫療機構投入。**作為最大的買主尋找最佳性價比的基本藥物,并以團購形式實現醫療服務高性價比的打包購買。
省政協委員李貴軒認為,應從法律層面保護醫療單位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在醫療**出現后,任何人都不能在醫療單位尋釁鬧事,醫療單位所在地派出所應第一時間出警并采取措施,尤其要重拳打擊“醫鬧”.另外,建議人民**審理醫療**案件時,邀請具有醫學知識的陪審員陪審。
省政協委員胡海洋認為,應引入“第三方機制”,比如讓醫保機構作為第三方來代表患者,與醫療衛生機構展開醫療服務方面的博弈,能較好地幫助患者消除和解決“醫患信息不對稱”問題。
業內聲音
醫生的知識太廉價
對于醫患矛盾,從事醫療衛生行業多年的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爆料說,醫生也有苦衷。
學醫的本科生,要5年才能畢業,直到能***執業那天,至少需要8年甚至更長時間。時間成本是醫科生自己付出的。但現在的掛號費才5-10元,基本功資平均3000元,醫生的知識太廉價了,如果不從其他方面搞點“灰色收入”,可能還不如高級飯店的服務員收入高。如果醫生開的藥提成都不高,那么沒有哪個醫生會冒天下之大不韙開大處方的。而如果提高能體現醫生技術水平的項目費用,也會鼓勵醫生專研技術。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