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表在《臨床內分泌代謝雜志》(JCEM)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在正常范圍內,游離甲狀腺素水平增高房顫風險也會增加,尤其是相對年輕的成年人。(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5 Aug 11)
研究人員寫道:“盡管多種努力在控制房顫風險因素,但房顫的患病率及房顫對醫療保健帶來的負擔正逐漸增加,了解房顫的非典型危險因素或許能幫助我們認識及治療房顫。
來自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的Robin P. Peeters博士和同事們對鹿特丹研究的數據進行了評估。該研究納入9166名年齡在4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評估其促甲狀腺激素和/或游離甲狀腺素水平的檢測結果和房顫發生風險,確定正常甲狀腺功能與房顫之間的關系。隨訪中位時間為6.8年。總體上,有403人發生房顫事件。
將四分位數更高的人群與四分位數最低的人群對比后發現,游離甲狀腺素水平增高,房顫的發生風險也相應增高(HR = 1.63;95% CI, 1.19-2.22)。
在年齡≥65歲的參與者中,10年絕對風險由6%增加至12%,相比之下,年輕參與者的絕對危險由1%增加至接近9%
房顫的發生與TSH水平無相關性。
研究人員寫道:”甲狀腺功能在正常范圍內時,游離甲狀腺素水平越高房顫風險也增加。 這為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治療及治療強度的選擇提出警告。在評估甲狀腺功能時,即使在正常范圍內,也應進一步檢查房顫的發生風險。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