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可以正常講話、閱讀和寫作的患者,在發出的短信中出現亂碼,語句不通順,內容脫節無法理解的情況,則很有可能是中風的征兆。近日,美國醫生通過研究發現,患者的短信或可成為醫生診斷潛在致命性中風的一種重要手段。研究人員判斷,亂碼短信可能是中風相關失語癥的唯一癥狀。
發短信是當今社會人與人交流的一種常見的方式。美國醫生近日發現,短信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況。發出亂碼短信的人,可能存在中風的征兆,即便是這個人可能正常地進行說寫交流。而醫生則可以借助患者的手機短信,幫助患者做出潛在的中風確診。此外,根據這類短信發出的時間,醫生也可以判斷中風的發病時間和病程。
美國底特律亨利福特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一個案例報告,向我們闡釋了這一發現。
一名40歲男子疑似患了中風,他能正常說話但所發送短信內容卻無法達到邏輯連貫性。
盡管這名患者的面部略顯不對稱(中風一個關鍵癥狀就是一側下垂),但是由于沒有其他的癥狀,醫生僅根據這些尚無法診斷他是否患有急性缺血性中風、血栓或著大腦供血不足。而這種中風通常會導致身體某種致命性的損傷。
在常規臨床測試中,這名患者的語言能力沒有問題,包括講話、閱讀和寫作都很流暢。但是要求患者輸入一個簡單的文本消息時卻出現亂碼,患者自己卻無法意識到這個問題。
在亨利·福特的報告中,描述了這位患者被送去醫院前一天向他的妻子發送的短信。第一條短信是“Oh baby your”,接著一條短信是:“I am happy”兩分鐘后的一條短信是:“I am out of it,just woke up,can't make sense,I can't even type,call if ur awake,love you”.
第二天,這名患者除了右側面部略顯虛弱,未發現明顯的神經性問題,常規的臨床語言能力評估也沒有問題。于是醫生給這名患者一部智能手機讓他輸入短信內容:“the doctor needs a new blackberry(醫生需要一部新的黑莓手機)。”而患者輸入了‘Tjhe Doctor nddds a new bb.’當醫生問他輸入的正確嗎?他找不出錯誤。
該項研究的主作者是亨利·福特醫院的神經學專家奧姆蘭·卡斯卡博士說,除了常規診斷,我們通過判斷患者是否患有失語癥來幫助診斷中風,檢查短信亂碼,以及輸入短信的診斷方式可成為醫生診斷患者的一個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