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中國醫師協會發布了《第四次醫師執業狀況調研報告》。這一調查在當時并沒有引起媒體和公眾很大的關注。但是在9月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穆新林被打,9月16日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徐文被砍以后,再看這份報告——作為一個會生病,生病會去看醫生的普通人,我感覺十分難受和擔心:如果醫生都這樣悲觀、這樣沒有安全感,以后還有人敢做醫生嗎?如果醫生越來越少,十年后誰給我們看???
以下文字和圖片編輯自中國醫師協會網站《第四次醫師執業狀況調研報告》。
本次調研于2011年3月開始發放問卷2011年4月20日發放結束,本次調研在北京、河北、山西、吉林、浙江、山東、河南、廣東、海南、云南、甘肅等地發放《醫師執業狀況調查問卷》5683份,回收有效問卷3704份,
1、醫生的執業環境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醫師的執業環境持續惡化,醫生們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統計結果顯示,近一半(48.51%)的醫療工作人員對目前的執業環境不滿意,而滿意的比例為19.02%。
醫療執業環境滿意度分布圖
性別上,男性醫師(54.13%)明顯比女性醫師 (43.13%)對目前的職業環境不滿意,根據我們的走訪,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尊重女性成為一種修養,所以即使有不滿,患方對女性醫務人員的隱忍程度較高,相反,患方對男性醫務工作人員的不滿較易表達出來,因此造成了男女醫師在職業環境感受上的不同。
職稱上,級別越高對醫療執業環境不滿意比例逐級上升,其中正高級別醫務人員不滿意的比例最高,為55.47%,這可能和高級別的醫務人員責任心更強、工作壓力更大有關。
醫院級別上,一級醫院滿意程度較低,僅11.46%,還不到三級、二級醫院平均滿意率(19.84%)的2/3。
醫院所在地區上,鄉村醫院工作人員對執業環境的滿意度最低,其中不滿意的比例高達59.86%,滿意的比例僅為5.44%,滿意度還不到城市和縣城平均滿意度(18.04%)的1/3。
上述數據說明一級醫院、鄉村醫院這種級別較低醫院的醫療條件和醫師個人成就感不如人意,若不加大基層和鄉村醫療機構的投入,基層醫務人員隊伍的穩定問題會成為影響初級衛生保健目標實現的制約因素。
對于醫療執業環境滿意度4次調查的比較(自制)
在中國醫師協會首次進行的醫師執業狀況調查(2002年)中,醫師認為執業環境良好的占5.18%,較差和極為惡劣的共占60.67%; 第二次調研中(2004年),認為執業環境良好的占7.1%,較差和極為惡劣的共占48.4%;第三次調研(2009年)中,認為當前醫師執業環境“良好”的占7.44%,而選擇“較差”和“極為惡劣”的則共占63.61%。即前三次調研中,分別有60.67%、48.4%、63.61%的醫師對其當時所處的醫療執業環境是不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