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種各樣的排行榜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買書有暢銷書排行榜,吃飯有熱門餐館排行榜,旅游有最佳目的地排行榜……最近,為指導百姓就醫,一份“醫院排行榜”火熱出爐。
全國名醫票選最佳醫院
2011年1月,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在經過半年多的評比后,發布了《2009年度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中國人民**總醫院分獲最佳醫院前三甲,排行榜還給出了27個科室的醫院排名。
在排行榜的主持者、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教授看來,排行榜就是百姓的疑難雜癥“導醫臺”。“各醫院和科室在各地‘雄踞一方’,缺乏全國性的橫向參考比照,需要有人來填補這個空白。”2010年8月,評比工作啟動。研究所參照美國的方法,建立一套中國專家數據庫,以同行評議的方式進行。專家都是各專科委員會的全國委員和省市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共計807人,可謂是全國名醫“總動員”。他們需要綜合考慮學科建設、臨床技術、醫療質量和科研水平等,投票選出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并在此基礎上選出最佳醫院。
美國早有醫院排名
美國最佳醫院和最佳專科的評選始于1991年,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主辦并刊登結果,每年更新1次,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梅奧診所等美國“名院”均曾榜上有名。1998年,高解春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做訪問學者,“那一年,費城兒童醫院的兒科力壓波士頓兒童醫院,榮登兒科榜首。大家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今年我們第一’,非常自豪。我還問了些美國老百姓,發現他們特別看重醫院排行榜。”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在初次公布榜單時就指出,醫院排行榜是一面窗口,幫助醫生了解代表本專業高水準的醫院,患者也可借此擇院而醫,不被廣告或口口相傳誤導。
百姓怎樣用好“排行榜”
排行榜出爐后,輿論褒貶不一。有患者認為,排行榜能幫助患者節省時間、精力,但若榜單大范圍流行,也許會讓這些醫院的門診量激增,使就醫難問題雪上加霜。就此,高解春也強調,這份榜單不是為小毛病或基本醫療服務的,而是指導一些疑難雜癥、久治不愈的患者就醫,或是在本地缺少優秀醫療資源時,幫助患者了解鄰近省市的醫療資源。
衛計委中國社區衛生協會主任丁曉燕建議看病分三步走:對于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或常見病,先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別都擠到“最佳醫院”去。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無法確診和治療,可以轉到上一級醫療機構,或請專家會診。若在當地醫院,尤其是三級甲等醫院無法有效治療的患者,可從最佳醫院或最佳專科中,選出距離自己較近的醫院就診。 (徐李燕)
最佳醫院排行榜
1.北京協和醫院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