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條患者家屬的朋友圈,引發了一眾網友小范圍吐槽。
朋友圈大概內容如下:患者因腰疼被老伴和孩子送去了當地的人民醫院。到醫院后,導臺的醫務人員推薦他們去康復科治療,可康復科醫生看了患者的病歷后,建議他們去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經過家屬同意,醫生幫他們把號轉去了神經內科。
家屬就這樣帶著患者去了神經內科,同樣的神經內科的醫生翻看了患者的病歷之后,表示血壓和腦梗都沒問題,建議他們去骨科。等到了骨科以后,排了半天隊,骨科醫生告知患者家屬,這是康復科的事,他們治不了。
患者腰痛跑了幾個科室,醫生都在相互推諉,家屬很不高興,發脾氣了!骨科醫生這才說讓他們去隔壁的神經外科看看,骨科沒辦法解決。
就這樣,家屬又將患者帶去了隔壁的神經外科,該科室的醫生檢查后發現沒什么大問題,患者只是椎骨傷了,靜養就行。
經過這件事后,家屬感嘆“醫患糾紛就是這么來的,醫生不把病人當人,家屬怎么可能尊重?個別醫生真的很渣,愧對身上的白大褂。”
看完家屬的朋友圈,大家都很氣憤,怎么會有這樣的醫院?現在的醫生都是吃白食,不管事的嗎?這么多科室不敢接,結果只是一個小問題。
說句老實話,小編看到這條朋友圈的時候,也是氣血上涌,幾個科室的醫生都在推諉,這家醫院應該好好查查了,總有那么幾粒“老鼠屎”敗壞了整個行業的風氣。
家屬的吐槽引發小范圍的輿論,當事醫生這才出來做了解釋,患者患有腦梗和MDS,來醫院檢查,家屬只同意做骨穿,其余的檢查一律不做。等患者出院后,醫生再三叮囑他們,要去血液科看病,腰椎問題需要去骨科看一下。
當時,家屬態度很好,大家并未發生任何摩擦。在此期間,他們強烈要求添加醫生微信,當時醫生心軟就同意了,誰知道幾天后家屬就發了這么一條顛倒黑白的朋友圈。
當事醫生表示:看到家屬這樣的行為,真的心寒了!
看到這條朋友圈,小編想到之前某乎上一患者家屬發的帖子。
原貼內容如下:我帶我的母親去某醫院看病,短短停車的幾分鐘母親就被推進搶救室,等我找到時,已經插上了各種管子。母親當時狀態良好,無不良反應比如暈倒等狀況,經檢查只是小感冒,現醫院要我交付搶救室的費用,我該結嗎?
說實話,上述的兩個家屬都是潛在的醫鬧。
何出此言?
首先,若是他們相信醫生,就不會有事后的朋友圈或者帖子。
先說朋友圈的患者,患者年紀大,患有腦梗和MDS,考慮到后續治療問題,醫生建議其去血液科和骨科看看,專業的事找專業的人,這沒毛病吧?
可事后,家屬發現病人只是椎骨受傷,沒什么大事后,就開始懷疑醫生是不是為了賺錢故意為難他們,不然為什么一個小小的椎骨受傷,要看這么多科室,做一堆檢查(雖然他們只接受了骨穿)?
再來說說某乎的帖子,醫生把患者送到搶救室,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后,患者只是一個“小感冒”這讓家屬心理很不平衡,既然只是一個小感冒,為什么要給患者插管,讓他進搶救室?
正是基于這種認知和判斷,他們才會選擇小作文的形式,發泄自己的不滿。
其次,他們缺乏正常的羞恥感,將道德綁架玩得很溜
通俗地說,這些患者普遍不要臉。
他們的小作文都是基于患者相安無事的情況下寫的。寫完以后,會給當事醫院和醫生帶來怎樣的困擾,并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
若這件事發酵了,引起網友的共鳴,有好事者人肉這家醫院和醫生了,那是他們活該,誰讓他們一點“小病”都要搞這么多把戲,不就是為了坑錢嗎?最好是能白嫖,利用輿論讓醫院退回治療期間產生的費用。
若是沒能引起網友共鳴,那也無所謂,治病救人不是醫生的事嗎?要是普通群眾都懂,都會了,誰還去醫院,自己在家治療就好!
看到小編這樣說,相信很多網友會很反感,小編怎么能把人心看得這么壞,不基于事實,就胡亂猜測。
可事實是,如果一個人真的有正常的羞恥感,他們就不會顛倒黑白,倒打一耙。
很難想象,若是在患者就診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會發生怎樣的事,這些譴責醫生的家屬,又會怎樣?他們會反思自己嗎?
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文章寫到最后,希望大家多給醫護人員一些理解。當你想責怪別人時,先想一下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你說的話是否屬實?
你可以不贊同醫護人員的做法,若真的遇到不妥的,不公平的,可以去投訴,可以去據理力爭,但不要得了好處,還背刺別人。既要又要的嘴臉很難看,這樣的行為不是蠢,是壞!
來 源 | 愛愛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備注來源,違者必究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