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太湖文化論壇中醫藥文化發展(南昌)高級別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位于江中藥谷的參靈草新生產線,并觀看了中藥材炮制技藝展演。中醫藥的“傳統”和“現代”,以最直觀的方式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傳統醫學傳承與發展成為大會討論的焦點。
中醫傳統思維猶可今用
與會者普遍認為,中醫藥強調的整體觀、辨證論治的思維原則,可在思維方式上為醫學發展提供借鑒。巴林王國外交部高級顧問**·努曼·賈拉勒說,中國傳統醫學既基于過去,又面向未來,是一門值得深入挖掘的學科。
“中醫的傳統思維猶可今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陸付耳教授說,中醫藥在發展過程中,既要積極采用生物醫學的方法,建立效用的可靠性,又要合理應用傳統思維方法,對某些疑難病癥、身心疾病等,應用中醫的傳統思維方法來嘗試解決問題。
“發展中醫,最終還是要提高診療水平,這需要充分運用現代思維和傳統思維的結合。”陸付耳說。
用“現代話”來講中醫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面臨很多困惑。”陸付耳說,現代生物醫學模式強調精確定量、定性,這與中醫理論的“模棱兩可”存在沖突,致使中醫癥候的規范遭遇冷落、評價標準難以通行。
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謝新才提出,應加強中醫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力度,運用西醫的一些先進研究成果闡明中醫理論,比如染色體相關研究就有可能為中醫經絡學說的闡釋提供支撐。將中醫理論與西醫見解進行比較、互釋,尋找融接點,讓中醫基礎理論得到更清晰的現代闡釋。
“中國的中醫藥研究要借助世界科技的進步,用一般人普遍接受的語言或方式闡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李豫偉說。
“理念出口”非常必要
今年4月,作為歐盟支持的項目之一,中醫藥規范研究學會在歐洲成立,來自100多個機構的200多名科學家參與其中。“作為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我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夠加入進來,共同推動中醫藥更好發展。”歐洲藥用植物研究學會前主席羅道夫·保爾說。
“中醫藥‘理念出口’非常有必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說,“將中醫‘治未病’理念‘出口’到其他國家,這也是有益的思想傳播。”
中國中醫科學院綜合大平臺技術總監和監督組組長葉祖光也認為,“治未病”是中醫藥體系的一個重要特點,中藥保健品開發將是中醫藥未來發展的重點,也是中醫藥融入國際社會的重要載體之一。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