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環境塑造人。當醫生久了,就有了醫生的樣子。醫生都有哪些氣質、特征和習慣?聽聽眾位醫護的總結!
幾乎見不到穿高跟鞋和化妝的醫生(沒穿跑鞋就不錯了,穿高跟鞋等于找死!)。再漂亮的衣服在白大褂的遮蓋下也永遠不見天日。男士還能露出個領帶結,不過一般是主任以上級別(往好處想,倒是省了很多錢……)。黑眼圈則常見(黑眼圈是夜班的“戰利品”,就當畫煙熏妝了!)。
稍微駝背者常見,雖然醫生經常告訴病人,每工作一小時就停下來活動幾分鐘,但自己卻無法做到。因為總是需要彎腰查體,俯身與病人交流,低頭做手術。通常累了一天也沒有挺直腰桿的力氣,于是電梯間里的常見姿勢就是背一駝,雙手往兜里一插,靠在墻壁上,反正萬能的白大褂有掩蓋一切形體的作用……
吃飯快、飯量大,尤其是護士,食堂簡單就餐,從實習醫生到院長無一例外(狼吞虎咽不利消化,醫院的醫生護士都不是學習的榜樣!食堂的飯早已經開始惡心,但是總不能餓死!)。
走路快,呼呼生風(上級醫生一句:When I run,you run就是最好的寫照!)。
入睡快,五秒鐘就能打個盹,一點不夸張。一位醫生說:“我經常在老師放出一張新的PPT時迅速掃一眼,如果覺得都知道的話,馬上低頭閉眼,做個夢睜開眼時,剛好開始放下一張PPT(有點夸張?不過睡著是很幸福的……兄弟們經常羨慕我倒頭就睡著)。不過,另一個極端是晚上不到12點都睡不著,值夜班時隨時有患者敲門叫醒你……好不容易睡著了,一聽到敲門聲在1分鐘之內肯定把衣服都穿上。”
永遠有看不完的書,永遠有考不完的考試。這是醫學院的特點,早麻木了!
進院不久就會建立起看到水池就洗手的條件反射。
永遠不說確定的話(就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
“心理素質”極好。老師剛在課上講過結腸癌似菜花樣,阿米巴膿血便似果醬樣,小兒腹瀉似蛋花湯樣,或是剛查過病人的糞便、痰液,轉身立馬去食堂也能吃的賊香……
會“裝樣”——專指低年級實習醫生,有時候其實懂得不比患者多多少,但是面對詢問仍能佯裝鎮定佯裝專業的經歷,有技巧的含糊其辭是關鍵。也不知患者是真沒看出來醫生腦門發汗心理發虛,還是覺得這小伙子剛當醫生也不容易(謝謝這么通情達理的患者!)。
糗事多——亦專指低年級實習醫生,并且是“糗”到正常智商水平以下級別的。一位醫生曾在病房里看病人的X光片,結果倒了四次才把上下正反給拿對,那老爺爺看他的嘴型已經成了“O”型,心想這孩子還沒睡醒呢!還好有大口罩擋住了醫生紅呼呼的臉!
對患者的確是溫柔的白衣天使,對下屬絕對是嚴厲指責,尤其是老護士對低年級實習醫生(幾乎所有實習醫生都是被護士罵大的!)。
對患者熱情,對家人冷漠。一天十六個小時泡在醫院,下了班見到愛人,張嘴閉嘴還是患者、患者,甚至談情說愛、打情罵俏的語氣都跟病例匯報似的。
見到太多痛苦的患者和傷心的家屬,真的會覺得健康活著就是幸運的,個人的小煩惱都不值一提。也許,幸福很大程度上還是來源于對比——這是最大的感觸,人活著就很幸福。心態也會平和,胸懷也會寬闊。
病人的一句謝謝,會極大地抵消疲勞感、失落感和不平衡感。每天都很辛苦,樂趣和成就感卻也無處不在。恩,累趴了,明天再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