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醫生是很難給自己看病的,即使在其它人眼中的一個好醫生,當醫生自己有問題時,還是找另外的醫生看一看更好一點。其實許多事都存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情況。平時我也接收過不少人咨詢考研,讀博的問題,往往能給出自認為比較中肯的建議。但是,當自己的孩子面臨這個問題時,就拿不定主意了。
孩子還算優秀,在國內大學畢業后,申請到美國的名校讀研究型碩士。現在城里長大的孩子,沒有我們那時候讀書能吃苦,且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所以總感覺他不是那種對科研比較感興趣的人。他開始自己也覺得自己的興趣點不在科研,故在美國的大學中,除必修課外,選修了經濟與工商管理等方面的課程。半年多前,我的一個朋友,在美國的一個跨國公司做技術總監,我讓小孩與他聯系,從在美國成功的前輩身上學習。我這位朋友告訴他,想到美國的公司工作,最好有博士學位,若沒有博士學位,將來的職業位置難以提升。聽了我這位朋友的分析,他燃起了拿到碩士學位后,再讀博士的想法。
從主要目標找工作,到要讀博士,相應的前期準備工作就從找工作向各個學校遞交博士生申請轉移。有些學校要求由原在讀的學校,直接出具成績單,GPA排名,***明等材料,我也不得不幫忙行動起來。其實申請博士生的費用也不少,學校出具一份中英文成績單等證明,一份就是150元,若想申請幾個學校,就要幾份原件。用特快專遞寄到國外,一份也要200元左右,有些學校,還要單獨寄二份。申請每個學校,還要交100USD左右的報名申請費。
我有一個關系很好的大學同班同學,在美國博士畢業后留在美國創業,并建立了一家目前規模不算很大的高科技公司,我孩子學的專業,正好與公司的業務范圍相關。利用這次新年的假期,我讓我兒子拜訪了他。他的觀點就與上一次介紹給我孩子認識的跨國公司技術總監的觀點完全不同,他就覺得沒必要再讀博士了,能找到工作,特別是合適對口的工作,當然立即工作。他與我孩子談得還挺投機,我孩子承認剛開始去美國讀碩士時,就是持同樣的想法,才選修了一些財經類,管理方面的課程。同時,公司愿意接收他,畢業后可以先在公司實習,雙方覺得合適,可以轉為工作。經他這樣一講,現在就又轉到了讀博,還是工作的選擇上來了。
讀博士的好處是:學位比碩士高,在目前“人才高消費”的時代,有博士學位的人數比碩士少多了,在職業競爭中仍有一定的優勢。若列出讀了博士的好處,我想若想到高校,跨國公司,大型國有企業工作,有博士學位還是有優勢,越是大的單位,博士的優勢就越強。但讀了博士,要多花至少3年,有些甚至要花4年或5年的時間成本。隨著博士畢業要求越來越高,若4年或5年都不能拿到博士學位,那就太虧了。有時,碩士畢業,去了一個合適的單位,數年的工作,就能干出事業的基礎,說不定已獲得晉升,幾年以后有可能新來的博士就在碩士主管手下工作,越是中小型公司,越有這種可能。其實我這二位美國的朋友與同學,他們從自己工作的環境提出的觀點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確的。
我的碩士生,畢業后在廣州往往比較容易找到工作,一般都不愿意轉為直讀的博士。前幾天我跟我的一幫研究生一起吃飯,動員他們直讀博士,我講,讀我這里的博士,一般來講保證只要比讀碩士再增加二年,就可以將碩士學位改為博士學位,還是很合算的。道理也很簡單,我們有些碩士,在畢業前都可以在國外的知名雜志上發表一篇SCI論文。讀5年,比讀3年不僅僅是增加了2年,研究能力與能花在研究寫文章上的時間遠不止一倍,在這增加的時間內,按目前申請博士學位的要求,必須有二篇國際知名雜志的SCI論文,應能滿足要求。雖然目前讀了博士,不一定能進入高校,科研院所;但沒有博士學位,想進這些單位根本沒有門。有博士學位,進大單位,優勢是明顯的,即使進企業,也能獲得優待。我跟我的碩士生講,對你們來講,讀博士是一個合算的選擇。這里關鍵是只花2年的時間成本,就能獲得這些優勢。若這個時間成本不是2年,而是4年或5年,就不一定合算了。
對我的小孩若碩士畢業后再申請讀博士,至少還要3年,不少學校要4-5年才能獲得博士學位,這就產生了讀博還是工作的問題。想到讀更多的書,就是為了更好的工作,現在似乎已經找到了合適的工作,還要讀什么書呢?但中國人傳統思想上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作為家長,是應該鼓勵孩子繼續讀書的。我真給不出讀還是不讀的建議了。我只好跟他講,讓他自己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