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死亡證明開出后,不再檢查嬰兒生命體征,就送往殯儀館火化,醫生、護工的兩項失誤,被安徽省衛生廳通報證實。就此,醫院失職、父母缺位、救助不足的問題,猛烈撞擊公眾的情感。
安徽省衛生廳通報認定,安徽省立兒童醫院病嬰被送殯儀館事件屬于嚴重誤診。記者采訪了解到,這名患有嚴重先天性呼吸系統畸形的嬰兒,醫生檢查后開出一份具有法律效應的死亡證明之后,就沒有再經過復查;護工把嬰兒轉移、送去殯儀館火化的過程中,都不曾聽聽孩子的心跳。此外,11月12日嬰兒父母主動簽訂了放棄治療的協議書,將嬰兒后事委托給醫院就不再出現。
草率行醫,是醫生的失職,醫院在這起事故中也負有直接責任。作為醫生,應當具有更超于常人的責任心。因為每一次小小的失誤,病人付出的可能是生命的代價。醫院的管理,更應該堵住每一個可能出現的漏洞。在醫患矛盾頻發的今天,醫療機構更應當以高度的責任感,化解社會對于醫生的負面認識。
生而不養,是父母的缺位。簽訂放棄治療的協議并不代表結束了監護的義務。從法律意義上說,放棄治療是違法和無效的,更是涉嫌遺棄。而從倫理的角度來說,每一個孩子都有生存的權利,任何人包括父母都無法剝奪。父母不管出于怎樣的現實考慮,也有義務陪孩子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每一個問世的孩子都有生存的權利。只要他們存在,都應有生命的尊嚴。公眾期待,醫院能夠對生命負責、父母能夠履行監護的責任、社會能夠建立有效的機制,讓每一個孩子活在世界上一天就受保護、得養育、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