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患關系持續惡化、異化。暴力傷醫事件頻頻發生,根源在于不合理的醫療衛生體制和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 的決定》指出:“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 革”.改善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的局面,關鍵在于不斷深化醫改。本版今日推出“解剖醫患沖突”連續報道,以期引起社會各方關注,共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11月23日,世界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了我國肝臟外科創始人吳孟超院士和學生楊田、張漢等人的通信文章,針對國內近期頻繁發生的惡性暴力傷醫事件,疾聲呼吁對醫療暴力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全社會共同關心醫生的生存處境,保護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創建和諧穩定的醫療社會。
文章指出,10月下旬以來的短短10天內,中國醫院接連發生了7起駭人聽聞的醫院暴力事件,導致10名醫務人員不同程度受傷,其中3人死亡。高密度的醫院暴力傷醫事件再次引發了廣泛影響和關注,不良情緒在醫生群體之中蔓延。
吳孟超院士認為,不斷上演的醫院暴力傷醫事件,其根源在于不斷加劇惡化的醫患矛盾,然而目前更加突出的問題是,我國缺乏有效的立法用來保護醫務人員免遭蓄意暴力的攻擊。迄今為止,從來沒有正式頒布過一部針對醫療**和醫療暴力事件的法令條例,只是***過個別不具有法律效應的所謂的“指導性意見”.
吳孟超院士還指出,盡管當下我國醫療界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然而既然選擇了醫生和護士這個職業,就應該始終堅定地秉持救死扶傷的精神,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時,對個別醫德敗壞的醫務人員也要嚴懲不貸。此外,醫務人員應加強人文醫學教育,提高自身修養,在醫患溝通中向他們傳遞正能量。
延伸閱讀
近半醫務人員對執業環境不滿
中國醫師協會先后進行了四次醫師執業狀況調研。2011年第四次統計結果顯示,近一半(48.51%)醫療工作人員對目前的執業環境不滿意,而滿意的比例為19.02%.
調查統計顯示:級別越高對醫療執業環境不滿意比例逐級上升,其中正高級別醫務人員不滿意的比例最高,為55.47%,這可能和高級別的醫務人員責任心更強、工作壓力更大有關。一級醫院滿意程度較低,僅11.46%;鄉村醫院工作人員對執業環境的滿意度最低,其中不滿意的比例高達59.86%,滿意的比例僅為5.44%.
1 惡性醫患沖突逐年上升
醫生本是受人尊重的職業,如今卻成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醫院成為“戰場”,當醫生被認為是一種危險職業
今年10月,全國10天發生6起暴力傷醫事件。最為嚴重的是浙江溫嶺第一醫院的暴力傷醫事件,1死2傷。
溫嶺傷醫事件之后,國家衛生計生委、**部要求,依法依規處理醫患之間的**。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醫師協會等4家民間組織呼吁,對醫院暴力“零容忍”.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教司司長毛群安表示,針對暴力傷醫事件,各地應進一步加強平安醫院建設,以人防為保障,物防為基礎,技防為核心,及時消除醫院安全隱患,增強醫院自防自護能力,盡量預防和減少發生在醫院內部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正常診療秩序。
此后,暴力傷醫事件并未有所減少。深圳接連出現2起暴力傷醫事件;浙醫二院一位女醫生被打;浙醫一院2名放射科醫生被多名男子打傷……
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介紹,惡性醫患沖突逐年上升,并從傳統的急診、兒科等醫院暴力多發科室向一些普通科室蔓延,見諸媒體的醫院暴力僅僅是冰山一角。
2012年,全國共發生惡性傷醫案件11起,造成35人傷亡,其中死亡7人,受傷28人,涉及北京、黑龍江等8省市。中國醫院協會完成的調查報告《醫院場所暴力傷醫情況》顯示:發生醫生受傷事件的醫院,2008年為47.7%,2012年上升為63.7%;醫務人員遭到謾罵、威脅事件,2008年每所醫院發生的平均數為20.6次,2012年為27.3次。
醫生本是受人尊重的職業,如今卻成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有人感慨,醫院成為“戰場”,當醫生是一種危險職業。醫院暴力事件頻繁發生,醫務人員普遍沒有安全感。
2 鬧得越兇賠得越多
醫療賠償必須要以醫院有過錯為前提。如果每次以醫院賠錢了事,這相當于變相鼓勵醫鬧。醫療暴力事件頻發,最主要原因是有法不依
暴力傷醫事件發生后,最讓醫生們寒心的是公眾的冷漠。浙江溫嶺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王文斌說,當大家心急如焚地守候在急診室門外時,一位圍觀的老奶奶卻說,醫生態度不好,就應該被捅。一位患者甚至說,殺死一個醫生,下次來看病,服務態度肯定更好了。
江蘇南京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張中南指出,溫嶺惡性傷醫事件之后,大多數患者并不同情醫生,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
3年前,北京某醫院發生了一起抬棺材鬧醫院的事件,一鬧就是一個月。醫院多次報警,警察的答復是:“死人了,還不讓人家鬧鬧?”
鄧利強說,**部門經常解釋,他們不負責處理醫療**事件。這是典型的消極不作為。醫院是公共場所,**部門有責任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
《侵權責任法》生效后,醫患**和醫患暴力沖突不僅未見減少,反而增多。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鄭雪倩說,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傷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F在的情況是,只要患者一鬧,就給賠償,鬧得越兇,賠得越多。如果每次以醫院賠錢了事,這相當于變相鼓勵醫鬧。
3 醫生的尊嚴被打掉了
社會矛盾直接轉化為醫患矛盾,醫生成了體制的替罪羊。根源在于不合理的醫療衛生體制和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不久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ICU病房兩名醫生,被自己救治的患者家屬毆打。想起自己萎縮在墻角里被打的情景,熊旭明說:“我的尊嚴都被打掉了。”
鄭雪倩認為,醫鬧看似鬧醫,實則是發泄不滿情緒?;颊弑┝t,實際是發泄對社會的不滿,社會矛盾直接轉化為醫患矛盾,醫生成了體制的替罪羊。醫院暴力事件頻繁發生,根源在于不合理的醫療衛生體制和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鄭雪倩指出,如今的醫生不再是人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醫生被“污名化”,整個社會對醫院暴力容忍的底線一降再降,醫生執業環境一再惡化。
近日,一則社會調查顯示,28.4%的醫務人員傾向于選擇自我保護性診療方式;39.8%的醫務人員有過放棄從醫的念頭或計劃轉行。而78%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在中國已經出現“醫不過二代”現象。
浙江富陽“張氏骨傷療法”被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張氏已經有第六代傳人。像這樣的醫學世家,在不遠的將來會是個傳說。由于工作壓力較大、醫療**頻發,中國年輕一**始重新審視這一職業。醫療環境的惡化,導致“明天誰來當醫生”上升到整個醫務界的集體憂慮。
鄧利強說,醫院暴力加劇了醫患緊張,其后果是由整個社會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