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調委成立醫患**免費調解
有了醫療**,訴諸法律太麻煩、找醫調委又擔心和醫院是一頭的,由此造成的醫患矛盾會演變成極端傷醫事件。前天,本市首個由民間組織組建的醫患**調解機構——北京京翰醫療**調解與法律援助中心正式成立。
該機構包括律師、醫學專家、法學專家等60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將免費為患者提供醫療咨詢和調解服務。這些專家及中心運營經費都與醫院和患者無關,沒有利益聯系,不隸屬任何行政機關。
京翰所醫藥法律部主任張文生表示,該中心調解醫患**不收取任何費用。另外,還有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的志愿者組,對中心業務是否公平、公正、公開,有無偏袒等行為進行監督。
現有調解方式存弊端
據了解,北京現行的醫患**解決機構主要有四種:醫調委、人民調解委員會、醫院衛生行政機關醫患辦和**。此前,包括政協提案人、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政 協委員、司法局相關領導、醫院代表、京翰所主任、京翰所醫藥法律部人員召開成立***于**組織之外的第三方醫療**調解機構的研討會。與會專家普遍認為, 現有的醫患**解決機構存在缺乏公信力、專業知識不足、時間過長、經濟負擔重等缺陷。
醫調委:大量1萬元以下的**不能通過該機構解決;有衛生系統官方背景難以被百姓信任;組成人員多為各醫院退休醫生缺乏公信力。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成人員有法律援助、司法、律師等,缺乏醫療專業知識,在解決醫患**的技術性問題上發揮作用有限。
醫院內部醫患辦:負責處理本院或本轄區內的投訴,本身就不具有中立性,而且又不具醫療法律的專業性。
**訴訟途徑:成本高、時間長、風險大,對醫療鑒定結論過分依賴,缺乏醫療專業知識。
相關評論:北京首個民間組織組建醫患**解決機構的成立,對于解決愈演愈烈的醫患關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無論是對于醫生**,還是對于患者申訴,都有益處,對“醫鬧”行為也起到了警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