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細胞—代謝》雜志刊出,一個人在節食的時候,他的腦細胞也在節食。這些饑餓的腦細胞會釋放“我要吃東西”的信號加速饑餓,并使新陳代謝放慢,導致減肥前功盡棄。
此項研究的參與者,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Rajat Singh說:“我們培育了一批大腦不能發出饑餓信號的老鼠,它們的神經元中缺少產生增加食欲的蛋白,研究發現這些老鼠在挨餓后吃得少了,更瘦也更健康了。這些神經元能感應身體中的營養狀況,告訴身體是吃東西還是不要吃東西。”由這些神經元產生的饑餓機制和饑餓感通過一個叫自噬的過程發出信號。大多數腦細胞自噬的時候都保持穩定的水平,不會對饑餓有所反應。而食欲感應神經元不同,它是唯一已知的在饑餓的時候加強自噬過程的腦細胞。加強后的自噬過程增加了游離脂肪酸的細胞水平,而這更高水平的脂肪酸讓這些特別的腦細胞分子釋放出產生食欲的老鼠基因相關蛋白。因為老鼠基因相關蛋白只在食欲控制神經元中釋放,阻止這一過程只會影響食欲信號,不會影響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胞分解和儲存能量的使用。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