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醫生可以有!
2010-11-25 10:04
閱讀:207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大*勒
責任編輯:大彌勒
[導讀] 醫學進步了,醫患之間的情感卻疏遠了。人情味的缺乏使得醫患矛盾越來越多。如果醫生僅僅把病人當成一個疾病的載體、一個病菌的容器,那就是背離了醫學的根本。在看病時,多與患者溝通,醫生的本職是看病,而不是與冰冷的儀器打交道。
最近,河南發生一起病人猝死醫院事件。一天早晨,孟先生感到胸悶疼痛,到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醫生開具了驗血、彩超等幾張檢查單。妻子擔心丈夫出現意外,詢問醫生能否先開點藥服用,然后再做檢查,醫生告訴她“檢查后再說”。11時30分,輪到孟先生做彩超了,醫生卻說下班了。于是,孟先生只好坐等。下午2時30分,孟先生猝死在彩超室門口,手里還攥著醫生開的檢查單。
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倒在冗長的檢查路上。也許,這正是現代醫學的悲哀。技術越來越發達,醫學卻越來越冷漠。醫生過度依賴機器,而忘記了活生生的人。
今天的醫學進步了,醫患之間的情感卻疏遠了。在醫院里,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變成了人與機器的故事。有的醫生看病時頭也不抬,甚至連患者的性別都沒看清,就開出一大堆檢查單。一位醫學前輩曾講過一個故事:醫院有三個等級的掛號費,依次是5元、10元和30元。一位患者每次來看病,都掛30元的號,哪怕只是開點藥。醫生問為什么,他說:“掛5元的號,醫生不說話,也不讓我說話;掛10元的號,醫生說話,不讓我說話;掛30元的號,醫生說話,也聽我說話。”可見,醫生不僅是生命的工程師,更應是心靈的**師。這正如美國醫生特魯多的那句名言:“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無論醫學如何發達,“機器崇拜”和“技術至上”都是危險的,因為醫學是人的科學。離開人,醫學就失去了靈魂。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