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生在寫給衛計委門的信中寫道,上班時間寫病歷占用60%時間,看電腦多過看病人。信中還寫道,目前病歷書寫制度已嚴重地阻礙了醫學事業的發展,醫生要用大量的時間書寫大量的文字,而只用很少的時間去為病人解決實際的醫療問題。他呼吁精簡病歷書。針對這一新聞,媒體評論員趙勇先生認為,“冗長病歷”背后是患者知情權太少。繁雜的病歷,很有點像那些冗長的會議。(2月16日《信息時報》)
剛剛從醫時,科室的前輩叮囑我,一定得把病歷寫好,這可是做醫生的基本功。即使現在,醫院領導們也多次叮囑,病歷一定要寫好,否則易招惹來醫療**。據筆者所知,在很多醫院,病歷質量不合格,醫生有可能被處罰。在筆者做住院醫師的時候,內心也很**這樣機械而繁重的勞動活。在那個醫院沒電腦的時期,只能靠一支鋼筆寫病歷。病歷不能輕易修改,如果寫錯了,很多時候得重寫。上級醫生在抽查病歷,發現存在問題后,你還是得重寫。即使現在有了電腦,可以直接在頁面上刪除修改,但寫病歷依然還是一件很耗時間的事情。一份普通病歷,從住院到出院,少則兩三千字,多則可到5000字以上,這還是在你保證自己不寫錯任何一個地方的前提下!
上班時間寫病歷占用60%時間,看電腦多過看病人,這的確是一件不太正常的事情。畢竟,醫生的精力應該主要放在看病人身上,而非其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怪現象?這位評論員認為,病歷太冗長,有點像那些冗長的會議,寫這樣的病歷是完全沒必要的。為什么病歷冗長,他的生***驗是,醫生根本不愿意花時間和病人溝通病情,即使沒有病歷問題,醫生們也不會騰出這種時間。但其實,這種判斷無疑是有問題的。
一個患者為什么需要住院?主要原因只有一個,疾病相對危急或復雜,門診已經難以處理。從疾病治療的角度來看,在復雜的病情面前,越是周全詳盡的病情資料,越是有可能幫助醫生們診斷疾病,并減少誤診。這也是醫療衛計委門之所以將病歷資料設置得如此全面和詳盡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并非故意為難醫生,加大醫生的工作負擔。從長遠來看,病歷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它既是臨床實踐工作的總結,又是探索疾病規律及處理醫療**的法律依據,對醫療、預防、教學、科研、醫院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這位媒體人士認為病歷“冗長”沒必要,恐怕更多是專業隔閡造成的一種誤判。
筆者認為,這種“醫生時間花在病歷上比看病人更多”的怪現象,一般不可能是出在住院病人冷清的中小醫療機構,只可能是存在于住院病人爆滿的大醫院。在這些超負荷運轉的醫療機構,一個醫生少則管10幾個病人,多則甚至20個以上,對這些醫療機構的住院醫生而言,寫病歷要耗費過長的時間,他們花在病人身上的時間當然就相對少了。
要想真正給這些大醫院的醫生們減負,進行三級分治,提高中小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緩解這種大醫院長期超負荷運轉的工作狀態,才是根本之策。精簡病歷書寫則根本起不到這樣的作用。它有可能會帶來醫療安全隱患,增加醫生們誤診的風險,還有可能在“醫療**猛于虎”的醫療環境現實下,給醫生、醫院帶來更多現實中的麻煩。一旦出現了醫療爭議,病歷資料是越精簡越好,還是越翔實越好?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