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網癮精神病獲確定,中國9大定義成世界標準"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不少人問,如果對一種事物達到迷戀的程度都是精神病,那國人豈不是沒有幾個正常人?那么為什么要將網癮納入精神病的一個新病種?
"網癮精神病獲確定,中國9大定義成世界標準"的消息來源,是今年5月美國精神病協會首次將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學成癮科、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主任陶然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納入該協會正式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這標志著中國人制定的標準首次在世界精神疾病診斷領域被國際認可,確立了精神病的一個新病種。
DSM-5中的網絡游戲成癮一共9條診斷標準,例如難以停止上網,以及因游戲而減少了其他興趣等。這些全部來自陶然教授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中的8條癥狀標準加一條嚴重程度標準。
陶然主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嚴格地說,被列入精神疾病的新病種是玩網絡游戲成癮,這也是首個非物質成癮的精神疾病的病種。據陶然主任介紹,美國精神病協會實際上是一個有14個西方國家會員的國際精神疾病權威組織。美國精神病協會的專家大部分也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所以中國專家研究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能夠納入美國精神病協會的精神病診斷手冊,也標志著中國9大定義成世界標準。
陶然主任表示在我國精神疾病也叫心理疾病。"就我們了解,網癮青少年給孩子本人和家庭帶來了有些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為了上網玩游戲,有的孩子將母親的耳朵割掉,甚至有小青年竟荒唐地毒殺父母。網癮被納入精神疾病的新病種,這會引起**和相關部門更大關注。"
爭議
擔心會對青少年有負面影響
據悉,早在2008年11月8日,我國首部《網絡成癮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將玩游戲成癮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范疇,自此國內對于網癮被納入精神病的爭議就一直沒有停止。
精神病短期內難以消除社會歧視
最早對此提出質疑的社會名人是國內"童話大王"鄭淵潔。他說,精神病患者在刑事犯罪后量刑時,會從輕處罰。倘若將網絡游戲成癮納入精神病診斷范疇,不等于宣布游戲成癮者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去刑事犯罪了嗎?
黃雪濤律師,是我國首部《精神衛生法》制定的推動者之一。對于網癮被納入精神病新病種,黃雪濤律師表示,科學發展的趨勢是科學家恨不得把所有的行為都用標簽標注出來。網癮人群絕大部分是青少年,而精神病這個標簽在中國是一個社會歧視短期內無法消除的病種,所以將網癮納入精神病對青少年玩家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就網癮被納入精神病新病種,北京某網癮戒斷機構中心校長助理告訴我們,該中心目前有6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癮青少年在接受矯治,他們認為網癮只是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而已。在該中心接受矯治的網癮青少年,80%以上通過該中心開設的心理疏導、軍事訓練、生活體驗、興趣培養等課程戒斷了網癮。將網癮納入精神病的新病種,會對網癮孩子產生負面影響,是這些孩子和家長所不能接受的。
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第三次網癮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青少年網民中網癮青少年約占14.1%,人數約為2404.2萬;在城市非網癮青少年中,約有12.7%的青少年有網癮傾向,人數約為1858.5萬。
對此,精神病學專家、北京海淀區精神衛生防止院院長王誠稱,目前我國精神病醫院使用的精神病診斷標準是經過國際衛生組織公認的標準,有10大類。除去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焦慮癥等典型精神病之外,毒癮、酒依賴已經被納入精神病化學物質依賴成癮的病種之列。美國精神病協會將網癮納入精神病新病種,可能會對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對精神病診斷標準產生影響。網癮是否屬于精神病,要看網癮人群的大腦生理和生化功能有無改變?需要大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