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體溫的機理是什么?
2018-03-24 08:42
閱讀:4736
來源:危重病醫學主治醫生600問
作者:南*雪
責任編輯:南山雪
[導讀]
高體溫主要包括中暑及發熱驚厥。高體溫急診很多見,正常的反射是良性電解質紊亂,當反射有缺陷時,會發生多臟器功能衰竭而快速致死中暑是指通過汗液調節體溫的功能衰竭。人處于熱環境中突然發生高熱、皮膚干燥、無汗及中樞神經癥狀,常是環境太熱、過度活動、缺水與感染的綜合作用。臨床分中暑衰竭、中暑痙攣、中暑高熱、日射病。發病機制:
①體溫調節不當使體溫過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各內分泌腺體功能亢進,耗氧量增加新陳代謝增加,致熱增加;
②熱蓄積使中樞神經系統受損;
③散熱時大量出汗,水代謝失調;
④出汗時鹽丟失引起電解質紊亂。病人心輸出量、血壓、心律、每分通氣量、中心體溫均上升,血糖減低。在體溫40℃或更高時,大腦皮質出現不可逆性損害高體溫的程度、持續時間、PaO2、心輸出量及血糖的變化,與預后有關。
熱衰竭是指由于人體對高熱環境過度反應,大汗使大量體液喪失,常伴嘔吐,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心體溫超過42℃即出現與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感染性休克相似的不可逆性休克,即使再糾正體溫、血糖及其他監測指標,也不能克服麻醉時惡性高熱是罕見的、難以預料的體溫與代謝升高,常見于各種**使用中,尤其是箭毒與氟烷,乃由于骨橫紋肌代謝方面的家族缺陷所致,可能伴有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增高。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