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全程跟蹤搶救室醫生“漫長的一天”
醫生:最擔心病人不相信自己
一段時間以來,醫患間似乎在進行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溝通互信缺乏,沖突不斷,悲劇、慘劇也時有發生。
促進醫患關系良性發展,維護正常醫療環境,是醫改的重要命題。當前,全國和上海正在加快醫改步伐,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完善救助體系,并逐步建立起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為了給醫改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本報即日起推出“怎樣建立新型醫患關系”系列報道。記者分別從醫生、患者角度體驗醫患關系的現狀,記敘他們求醫診療過程中的真實境遇,反應他們的真實訴求;還將擷取醫院內外發生的真實故事,展現醫患間真情溝通、良性互動的動人場景;此外,約請醫生、患者、專家三方探討,提出真知灼見。
瑞金醫院急診搶救室一直 “撲撲滿”。當初設計放8張床的病房,如今又加了11張床。而外面本來與救護車交接的區域也成了 “臨時搶救室”,除了當中留一條擔架通行的過道,其他地方都塞滿了床。不少床緊靠在一起,翻個身就能看到旁邊人的臉。
“今天的加床數是29。”早上7點半,邵建偉換上白大褂,夜班醫生告訴他,“昨晚來了三個病人,都是危重級。”交接后,邵建偉先查看新病人,然后來到一個年輕病人床邊。病人才二十幾歲,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曾吐血不止,命懸一線。還好,經過幾天搶救,病情轉為穩定,邵醫生稍微降低了用藥量,防止出現新的并發癥。“不知道血液科病房空出來沒有,他差不多可以轉過去了。”
查看病史和體征,重新開方……一個個病人輪下去,不知不覺已有兩個多小時。每開一張處方,邵醫生都會向家屬解釋一番:“這藥防感染,這是抗心律失常的”……家屬們雖并不真的明白其中就里,但聽了這幾句簡短的話,都安心地點點頭。有個家屬問為什么不用青霉素,邵建偉開玩笑:“現在有的魚塘都用二代頭孢喂魚了,你們家老人耐藥,青霉素不頂事。”
但病人實在太多,有的家屬開始不耐煩地抱怨:“我們先來的,怎么到現在還不看?”邵建偉答應著,不巧救護車送來一個心跳幾乎停止的患者,要馬上做心肺復蘇、插管,無法分身。半個小時后邵建偉來到那位患者床前,家屬劈頭一句“我爸爸要是死脫了,你能負責么?”
對此,邵建偉似乎已經習慣,只是說“相信我,你父親的病不會耽擱的。”后來他對一直在旁觀察的記者說,“家人重病,家屬心急,一股子怨氣都發在醫生身上,很正常。其實過一會他就忘記了說過什么話,我當然更沒有必要記在心上。”
中午12點已過,一些陪護家屬出去吃飯,邵建偉依然在病床間穿梭,下午快2點,才得空回到搶救室中間的環形工作臺。剛坐下又立起,拿著茶杯去倒了一小杯水,“上這個班頭我從來不吃午飯,水也盡量不喝,免得多上廁所。”
下午,邵建偉對照電腦記錄寫病歷,時時應家屬或者護士呼喚起身去查看。五點左右,他到食堂打來一碗面。才吃了幾口,救護車送來一位高齡腦溢血患者,他趕緊放下筷子去搶救。再回到自己的座位,面早就糊了。往碗里加了點熱水,剛吃了一半,又被一個緊急呼叫打斷……一碗面前后吃了近一個小時,面條全粘在了一起。
“你看,這里擁擠到什么程度。照理不能再接收病人了,但衛生局有規定不能‘推諉’急救,病人和家屬也有需要,只好不斷加床、加床。”七點后,搶救室相對空閑了下來,邵建偉發了一番感慨。資源緊張,患者不滿意、糾紛增多在情理之中,真的不能怪醫生。前一陣,哈爾濱發生患者襲擊醫生案件,他上網讀到“活該”之類的評論時,心理涼透了。
“其實累點不算什么,做醫生最怕的是病人不相信自己。”邵建偉說自己非常注意溝通,投訴糾紛很少,可總有些家屬對處方橫看豎看,生怕他亂開藥、拿回扣;有的病人營養狀況不佳,插胃管或者鼻飼就可以改善,家屬卻一定要用白蛋白,不答應就吵。他在急診室輪轉時曾碰到一件事。有個病人因消化道癥狀來就診,他判斷不能排除心肌炎,讓患者去做心電圖。病人說肚子疼查心臟,“你不是明宰我么”;讓病人寫“要求不做心電圖”的申明也不愿意。沒辦法,邵建偉向他“攤牌”,急診醫生拿平均獎,收入和開藥、檢查毫無關系,病人這才打消疑慮去做了心電圖。
“現在醫患溝通真的很難。”急診科壓力最大、收入最少、晉升最難,加上執業環境有惡化趨勢,不少人跳槽。到中外合資醫院,收入翻倍、病人只有1/10不到,但他不會去。“每天看幾個感冒與救活一個人,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環顧搶救室,正式床位和加床上躺著的,多是心梗、腦出血、糖尿病等慢性病終末期老人,最老的102歲,不少都上了呼吸機。根據經驗,上了呼吸機最終能解除并康復出院的僅1%,“我行醫20多年,就是為了這1%”。
八點多,又有一輛救護車呼嘯而來。一個腎衰患者,血鉀高到6.9mmol/L(正常人是3.5-5.2),心電圖顯示心跳趨緩,異常兇險。邵建偉一面呼叫支援,一面憑多年經驗給患者口服降血鉀藥物、靜脈推注葡萄糖酸鈣……專科醫生趕到時病情已經控制。
九點,結束了“漫長的一天工作”,邵建偉脫下白大褂,走到醫院外的星空下。打開手機,妻子告訴他一個好消息:今年升初中預備班的兒子,有一所名牌中學已答應錄取。“操心好一陣子了,總算放了心。”談到孩子,邵建偉流露出一個父親的自豪。記者問,有沒有打算讓兒子將來繼承父業,他有點遲疑:“現在讓我回答,肯定是不。不過說不定過幾年,行醫環境會變好呢。讓他自己選吧。”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