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要再給“不合格”的醫生點贊了!
2017-02-24 18:25
閱讀:1287
來源:華醫網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據媒體報道,2月11日,瀘州市人民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郭茂,因連續的高負荷運轉,已連續工作將近20個小時的她剛走出手術室,卻暈倒在了手術室門口。
據媒體報道,2月11日,瀘州市人民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郭茂,因連續的高負荷運轉,已連續工作將近20個小時的她剛走出手術室,卻暈倒在了手術室門口。從2月10日早上8點半進入手術室,到第二天凌晨,她已經連續做完4臺手術。對于此事,不少媒體對于郭醫生的敬業精神、博愛精神和責任感給予了大肆的贊揚。然而作為同仁,這種“戴高帽式”的贊揚,值得我們深思。
請不要再朔造類似的敬業典型了!
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看到或聽到某某醫務人員看了多少個病人或者帶病堅守了多久的新聞報道,多以褒揚與贊美相評,“敬業先鋒”、“行業榜樣”、“最美XX”。初始讓人覺得這是正能量,催人奮進,讓同仁們無不振奮鼓舞。但長此以往,隨著類似報道的增多,則不免讓人厭倦,讓人疑惑:真正的好醫生就是工作起來不要命的嗎?真正的好醫生就是不顧自己健康、不顧家人感受嗎?我們提倡老黃牛的默默耕耘精神,但我們反對飲鴆止渴般的鞭策**。2月10日,河北省某縣醫院的一名醫生“發生猝死”,年僅39歲。這則新聞在朋友圈引起了廣泛的傳播。這難道不該引人反思嗎?因此,請不要再塑造這種不健康的敬業典型了!
身體健康是合格醫生的基本要求!
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但如果自己的身體都處在亞健康狀態,又怎么去給病人診療呢?首先,長時間連續作業本身不符合《勞動法》的基本要求,它不但給診療的病人帶來安全隱患,而且是對自己健康的不負責。其次,如若自己都難以遵守最基本的作息習慣,自己的健康都管不好,又哪里來的底氣和經驗對病人進行健康宣教。再者,以過度消耗、透支健康來應對繁重的工作,不論對于醫院、病人以及自己家人來說,都是一種無形的損失。作為一名醫生,也許你只是單位的一棵草,但對于你的家庭來說,你是一顆參天大樹,需要你的遮擋和呵護。因此,筆者認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是健康的、陽光的,未來各單位在年終評獎、評優或職稱晉升時,可將醫務人員的健康納入到考核范圍,引導醫務人員注重自己的健康。
累倒背后醫務人員需要的是實惠!
報道中的郭醫生是位麻醉醫師,科內工作繁重,大家常常戲稱: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但其實這樣形容一點也不為過,而說到底是人才緊缺的窘境。就在2016年底有報道稱,到2020年,我國將徹底取消高校中麻醉專業的設置。這無疑讓麻醉學人才的短缺雪上加霜。讓人擔憂的不止如此,放眼整個醫療行業,哪個專業不是供不應求?哪家醫院不是求賢若渴?只可惜學醫的人卻難見增多,醫院人力資源不足的現象更加突出,醫務人員只能苦苦堅守。也許有人會質疑醫院的排班不合理,也許有人會心疼郭醫生的“傻”,但這并不是他們的錯。我們應該認識到,高度的贊揚、鼓勵醫務人員的這種工作狀態是畸形的,是虛幻的。既然覺得他們太過辛苦,既然認為他們精神高尚,那就去聽聽他們的心聲。讓社會對醫務人員多些信任與理解,讓醫院對醫務人員多發點福利薪酬,讓醫務人員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或許比戴高帽要實惠很多吧!
我們佩服郭醫生堅守崗位的毅力與熱情,同時對郭醫生的辛勤付出感到心疼與理解,但這種沒有人情味的瘋狂工作,不值得提倡與鼓勵。當我們看到郭醫生這種工作狀態時,不再被媒體大肆宣傳,而是讓整個社會感到羞愧時,醫務人員的待遇才能切實提高,醫患關系的改善才能打下基礎,醫療行業才能讓人真正尊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