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個太熟悉的字眼,當初高考失利,考了個專科,只知道自己一定要升本,從來沒有想過要去考研讀博。因為在太多人的眼中護士只是中專的代名詞在七八年前。所以一直到后來考上研都有很多人不理解,包括父母臨床的同學,宿舍有個神經內科的同學每次說起來都會說你們本科的護士都很好找工作了,為什么你還考研啊,傻不傻。
當時考研和升本相比付出的努力差不多,也都有實習的階段影響。但是考慮到考研未必能夠考的上多給自己留條路,學習只在醫院規定的考研假中。考研復習每個學校也都差不多,英語是自己的強項,因為高中初中的底子還可以沒太用時間復習,只是背了背單詞作文,把真題做完了。政治因為自己是學文科的,本科階段學馬原時候老師說是考研政治的難點,所以當時學的時候特別用功。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一直很相信這句話,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在以后的道路上不一定自己之前努力的東西沒用,書到用時方恨少。專業課是把所有網上能搜的學校真題全部做了一遍,把每道題找到課本的知識點,重點再看一遍,因為離家近的緣故報考了省內一所重點大學,于是上網把學校的歷年真題都反反復復做了一遍,還是很有用的,考試中還有歷年的原題。
復試時,相對來說比初試容易很多。報考學校很透明沒有所謂的找關系送禮提前聯系導師,因為哪怕在開學你也還不知自己的導師是誰,這樣挺公平的對于真正付出努力的人來說這樣的機會不多。還記的最清楚的是面試時老師問我你喜歡什么方向,我說我喜歡外科,以后也想干外科,因為實習時最喜歡外科老師們的性格直爽豪放。老師們都笑了。再后來老師問我六級過了嗎,我說過了。現在才覺得英語真的很重要。因為大家都想有自己的高分sci,以后看英文文獻。還有最后的環節是英語口試,會有英語老師對每個人提問,這個很簡單,他們更關注的是我們的發音反應能力。
研一那年是醫學基礎知識的學習階段,自己選修修夠學分,像我們選的病理生理學,分子生物學這個是導師讓選的關系到以后的實驗。流行病學統計學是必修的,是當時最痛苦的,自己是學文的,數學理化知識約等于零,本身對這些計算都有抵觸,何況要考到七十五分以上才能算及格,八十分以上才有資格申請獎學金,那時對國家獎學金還是抱有期望的。所以研一階段都是被統計籠罩著。研一因為在學校學習階段和導師聯系不大。
研二是臨床實習階段,聽從導師的安排還有看自己的方向課題研究內容選擇科室實習,急診科監護室外科是我選的實習科室,個人從心底是不排斥急診的,雖然忙亂環境嘈雜,一天天下來腿從來不停下,我在那的幾個月連小夜班都從上班跑到下班,120不停的往那送病號。但是還挺喜歡那里,忙起來過得很充實,老師們因為你的小小幫忙會很感激。我們之間的氣氛也很融洽,雖然忙,但是人是團結的。再后來因為課題的壓力回到了導師的科室,收集資料加上做實驗,時間過得很快。
研三是畢業找工作的階段,邊找工作邊寫大論文,畢業答辯,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相對來說那個時候研究生還算是好找工作,都是看個人追求。
寫這些,希望能夠幫助到當初和自己一樣迷茫的學弟學妹們,馬上研究生復試,希望都會有個好成績,努力了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