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互聯網醫療被熱炒,馬云2014年更是放言“三十年后讓醫生失業”.就在這時,出現一個另類之聲。
10月23日,第四屆中國醫院臨床專科建設與發展論壇在長沙隆重舉行。主論壇環節,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表示,互聯網會改變醫療業態,但無法改變醫生和患者的生產關系。
“我跟馬云打個賭,再過三個十年,馬云未必能做阿里的老總,但我如果能夠長壽,仍然是一名退休醫生。”高解春說,若有來世,馬云或許會尋找他認為快樂的工作,而自己則會繼續選擇面對痛苦的職業——醫生,因為醫生永遠不會失業。
互聯網無法徹底顛覆醫療,卻正在逐步影響著醫療流程和體系。
在高解春看來,醫院應該擁抱互聯網,不過醫院學科建設的核心和真諦永遠不會變,那就是醫療質量、技術創新、學術氛圍和人才高地等。他說,世界是在不斷創新和變化的,互聯網醫療越是發達,對醫生的需求越旺盛。
那究竟什么才是互聯網醫療?
高解春認為,互聯網醫療包括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電子處方、遠程醫療等。“互聯網的崛起,意味著很多過去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比如,網上診療和網上開藥,這在未來都將對醫院產生巨大的沖擊。”
互聯網醫療改變的是距離和形式。把面對面的服務變成超距離服務;把以大醫院為中心的服務,變為以協同網絡服務為主。“最近有一名醫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春雨醫生倒下的原因,我想20年后,這名醫生再看這篇文章會覺得非常可笑,就算春雨倒下,還有秋雨、冬雨,因為歷史的潮流不能抗拒,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高解春認為,互聯網醫療不可逆,也不應該繞過公立醫院。目前,互聯網醫院正在中國發展,新生業態特別需要有膽量、有意識、有前瞻的醫院院長和醫生,他們才是互聯網醫療的主力軍。
高解春隨后談到在中國方興未艾的醫生集團。他認為,目前的中國醫生集團存在缺陷。首先,大多數醫生集團沒有資產、場地、設備和***行醫資格;其次,合伙制不合格,股份制沒有保障,管理也不成體系,利益不可調容易導致集團崩解;第三,合伙制的集團領導應輪流坐莊,但很多中國人認為“我創造的東西為什么給你?” “其實,美國的醫生團隊在發展中已經開始萎縮,這源于現在的醫療成本過高,醫生團隊能承受的又太少。很多醫生團隊回過頭去發現更愿意被醫院所雇傭,這是美國醫生團隊的發展趨勢。”
高解春最后總結說,醫院如果組織一些醫生集團為自己服務,老牌專科再運用上互聯網醫療,這樣的醫療體系前景很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