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正式成立,標志著血胸血管麻醉作為麻醉的亞專科,有了自己的正式組織。
高大上的心胸血管麻醉
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麻醉科主任,李立環是業內公認的麻醉**。他告訴健康界“麻醉安全中,以心胸血管手術的麻醉最為復雜。心胸血管外科是在最危險的部位進行手術,所以難度最大。一個普外科醫生可以***外出出差做手術,但如果是一個心外科醫生,他敢嗎?答案是:不行,必須要有一個團隊。心臟外科的發展,離開團隊,尤其是外科麻醉將寸步難行。”
然而,外科學領域中的骨科、甚至神經外科等,在我國縣級醫院都已有開展,唯獨心胸血管外科,不僅縣級醫院基本為零,就是市級醫院也很難開展,甚至有些省級醫院也開展得不好。缺少合格的心胸血管麻醉醫生,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心胸血管外科的發展,國與國之間、同一國家的不同區域之間、醫院與醫院之間差異很大,住院死亡率、住院天數、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費用的差異遠遠高于任何其他外科專業。
心胸血管麻醉師培訓亟待規范
“從09年開始,阜外醫院住院死亡率都低于1%,而有的醫院心胸血管外科的住院死亡率高于8%.造成這么大差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心胸血管麻醉醫師的水平參差不齊。”李立環表示,專科麻醉醫師的培養,是心胸血管麻醉發展的核心。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成立后的第一大要務,就是心胸血管麻醉醫師的資格認證工作。
目前,國際上已廣泛建立了心胸血管麻醉醫師培訓規范、心胸血管麻醉醫師的資格認證以及心胸血管麻醉的各項指南與臨床路徑。美國、加拿大、歐洲等發達國家均擁有自己的心胸血管麻醉登記系統,以監控全國臨床心胸血管麻醉的質量,為國家心胸血管麻醉及心胸血管外科的質量改進提供可靠的數據,并由***學會機構制定全國性的持續性質量改進項目及措施。
“我國一些單位的心胸血管麻醉醫師自發地組織起來嘗試去建立心胸血管麻醉相關的臨床路徑和各種指南,而這些項目的完善及持續性的質量改進,都亟需成立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這樣一個***的學術平臺。學會的職責是提高心臟麻醉醫生的業務水平、保證患者安全及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拿“麻醉死亡率”說事不科學
在被問及患者的“麻醉相關死亡率”時,李立環對這個說法并不認同。“雖然在醫界里也提出了麻醉的相關死亡率,但嚴格來說,麻醉死亡率很難鑒定,硬說‘死亡率’,本身沒有意義,也不科學。比如說,一個患者開刀了,回到病房三四小時以后死亡,算誰的責任呢?如果一個麻醉醫生對自己的要求僅僅是患者在術中沒有死亡,那么患者肯定得不到最好的治療。”李立環認為,醫學在不斷發展,一些學術術語、理念和認識都應該隨之改變。
李立環心語:從會診看到患者的第一眼起,直到患者出院,都要對患者負責。有責任的麻醉醫生,會把患者的生命視作自己的生命。
編后:
為了成就本身奮進,不一定能到達成就彼端;為了治愈而前行的醫者,在忘我的途中也許更易觸及理想。期待,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科的發展如星星之火,早日惠及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