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閉幕,如何用法治精神規范衛生計生領域的執業行為、執法行為,推動衛生計生法制建設,引領全行業的健康發展,業內各界都充滿期待。
用法治精神引領醫改
國家衛生計生委法制司相關負責人: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是衛生計生工作面臨的深刻變革。衛生計生部門肩負著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等職責和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的使命,實現衛生計生行業領域依法治理,是建設法治中國,全面建成法治**宏偉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衛生計生系統將認真領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用法治引領和推動醫改。繼續完善衛生計生法律法規體系,全力推動基本醫療衛生法立法工作,抓緊制修訂《中醫藥法》《醫療**預防與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簡政放權,繼續清理取消下放衛生計生行政審批事項,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創新活力,推動衛生計生事業沿著法治軌道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衛生法制完善需要正向激勵
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
當前,我國的衛生法制還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醫改政策的落實、醫務人員待遇的提高,還是醫患權利與義務的平衡,都需要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平衡和思考。通過維**制的尊嚴、運用法治的手段,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營造安全有序的醫療環境,對整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都會起到促進作用。
衛生法制尚需不斷完善。盡管困擾醫務人員的舉證責任倒置已經取消,但如何建立一個公平高效的醫療事故鑒定程序,司法人員如何在醫患的權利和義務之間尋找到平衡點,依然需要相關部門、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
為百姓營造良好公衛環境
遼寧省衛生監督局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科科長馮智田: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的核心理念,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意愿。作為公共衛生的執法者和捍衛者,我們衛生監督人員堅決擁護**的正確執政理念,一定要為百姓營造一個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不受損害。更要依法進行衛生監督,確保公共衛生法律法規在經濟建設和保護群眾健康上發揮應有的作用,維**律法規的尊嚴,規范和建立全民的公共衛生道德觀。
期盼法治理念落地生根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玉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主要研究議題,這表明決策層已經看到,要推動中國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確保依法治國的順利實施。
發展中的中國需要用法治來保駕護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建立起一套系統的規則,這就好比在道路上劃道劃線,逆向行駛的人就要受到懲罰。
我們期盼,會后,我國的法律體系能夠得到進一步完善,法治理念在全社會落地生根。只有當一個國家大的法治環境形成以后,醫療衛生行業的法治小環境才會好轉,醫療衛生從業者的正當權利才能得到更好的維護。
相關閱讀:
如何解開醫患矛盾的法治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