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這樣一篇關于日本醫生的報道。在日本,在父母最希望孩子從事的職業中,醫生和護士排列在第二位,僅次于排在第一位的公務員。媽媽們都認為,當醫生是一個讓人安心的職業,無論在哪里都能找得到工作,生病了也能夠指望的上。由此可見,醫生在日本是個令人羨慕的職業,但是,日本醫生光鮮的背后也有許多艱辛。
在日本,醫生受人尊敬,不但社會地位高,收入也高,因此,醫學部一度成為日本大學考試競爭中最激烈的戰場。目前,日本擁有80所醫科大學,醫學部定員數為8000余人。其中,私立醫科大學29所,其余為**和公立醫科大學。錄取分數最高的是東京大學醫學部。
日本醫學部的教育年限全部是6年制。而且在日本所有的大學中,醫學部的學費堪稱“最貴”.**、公立大學6年的學費總額為350萬——360萬日元,折合成人民幣是20多萬元;私立醫學部6年學費為2000萬——近5000萬日元,折合成人民幣約130萬——300萬人民幣。此外,書籍費和生活費另算。
日本醫生可以說是高投入高回報的。執業醫生的收入和地位一直位列日本各行業的榜首。國民平均年收入為400萬——500萬元,開業醫生的平均年收入要遠遠高于這個數字,平均2086萬日元。
醫生畢業后,研修期間初期年收為500萬——800萬;研修后期為800萬——1200萬;研修結束后,進入大學附屬醫院,收入大約在700萬——900萬。
在日本,私立醫院的醫生收入相對高一些,而大學附屬醫院,特別是像東京大學這樣一流的大學出來的醫生,雖然社會地位高,工資卻相對較低。私立醫院的醫生平均年收入大約在1000萬——1500萬,如果進一步取得了專業醫師資格,會達到1500——1800萬,院長的收入大約是2000——2500萬左右。單從收入上看,這比在醫科大學行醫要多,在大學任職的醫學教授收入也只有1200萬——1400萬。
而收入最多的是自由開業醫生。如果選擇自己開業,一般年收入在2000萬——3000萬左右,高者達到5000萬——6000萬,美容外科等院長可以達到5000萬——7000萬日元。
不過,這份令人羨慕的收入并不好賺。就在2004年,日本實施了“新人醫師初期臨床研修義務化制度”,即醫科大學畢業考取醫生***后,要在指定醫院進行臨床輪轉2年。學業可以說近乎是8年,周期較長。
由于醫生不足,老齡化問題加大了對醫生的需求,日本跟德國一樣,面臨著醫生荒的問題。此外,日本醫療還面臨著醫師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在諸多學科中,如皮膚科、泌尿科、眼科和骨科醫生正在逐年增多,而外科、產科醫生由于訴訟風險大并且相對辛苦,人數一直在減少。而且,在日本很多女醫生結婚后,特別是分娩后,就會脫離醫生職業,這也導致臨床醫生更加缺少。為此,日本近年來都加大了醫學生的擴招力度,而且從國外引進許多醫生和護士。
在日本,醫生為終身制,沒有退休期限。老醫生還沒有退休時,又有新醫生不斷補充,據估計,2025年日本醫生數量將達到32.6萬人,達到供需平衡,日本的“醫生荒”也會逐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