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牽頭組織的全球癌癥生存分析工作組(CONCORD)近期在國際知名雜志Lancet發表全球癌癥生存監測的最新數據,引起全球癌癥防止領域的極大關注。
研究者對收集到的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的279個人群為基礎的腫瘤登記處1995-2009年超過2500萬新發癌癥病例的隨訪數據進行了生存率分析,結果揭示了目前各地區癌癥防止的效果以及地區差異,為制定全球癌癥防止策略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數據。
結果表明:
●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的生存率在發達國家穩步提高,很多國家以上兩癌的5年生存率分別達到60%和85%以上。
●預后較差的肝癌和肺癌仍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癥,5年生存率在歐洲低于20%,在北美洲為15%——19%,而在外蒙古和泰國僅為7%——9%.
●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全球范圍內均有明顯的提升。
●很多癌癥(特別是一些預后較好的癌癥)的生存率在不同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
此次中國首次加入全球生存率研究,不僅提供了多個腫瘤登記處的數據,同時作為工作組的常委共同參與研究和報告的撰寫,并首次發表了我國大人群癌癥生存分析的結果。
我國癌癥5年相對生存率僅為30.9%.主要癌癥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肺癌16.1%,胃癌27.4%,肝癌10.1%,食管癌20.9%,結直腸癌47.2%,乳腺癌73.0%.城鄉癌癥生存率差異明顯,提示我國農村人口醫療資源、醫療水平與城市仍存在較大差距,衛生服務的公平性亟待改善。
作為癌癥防止工作中的主要環節,腫瘤登記受到衛生計生委的高度重視,2008年設立中央轉移支付項目,每年對全國腫瘤登記處給予經費支持,以加強新點建設、數據質量的提高和利用。今年特別增加隨訪工作經費,將使病例隨訪、生存分析常態化,必將進一步推進我國癌癥監測工作,為我國癌癥防止事業的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