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做完剖宮產手術
“教授,剖宮產手術準備好了,就等您呢!”助手跑來報告說。“好,馬上開始!”回話的教授是個男的,滿臉胡子。
話畢,教授疾步進了手術室。
洗手,烘干,消毒……
接著,他兩手一伸,女助手為他穿好了手術衣。
躺在手術臺上的孕婦,事先已經知道給自己做手術的是一位男教授。雖然打了麻藥,但意識清醒,產婦不好意思地側了側身。“不要動,位置擺正,不然會影響手術。
”教授說話時,已將聽診器放在了產婦隆起的肚皮上,手術前最后一次聽胎心。“感覺疼嗎?”教授問。“不疼。”孕婦發出了輕微的聲音。“那OK啦!”瞬間,手術室里的幾個女助手各就各位。接著,只見教授手中倒換著手術刀、鉗子、剪子……一切都有條不紊。隨著手術的進展,只聽見助手在自言自語地說:羊膜囊破了……見到胎兒的頭了……“輕輕壓一下宮底。”教授提示。“頭出來了!”助手們驚喜地說。“準備接孩子!”教授的聲音帶著喜悅。
不到10分鐘,一個新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發出了第一聲啼哭。產婦笑了,教授和他的助手們也都笑了。
他幫萬名孕婦迎接新生兒
教授姓楊,叫楊華光,是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婦產科的一名男醫生。44年前出生在湖南冷水江市一個小城鎮,最初的愿望是當兵,父親給了他一個兩全其美的建議:“你可以選擇考軍校,既能參軍也能上大學!”1981年他考上重慶中國人民**第三軍醫大學學習臨床醫學,1986年畢業分配在山東濰坊的**第89中心醫院。也許實習的第一個科室就是婦產科的緣故,與楊華光一起分配到89中心醫院的14個大學生中,只有他一人主動選婦產科作為自己今后的專業。“那時,我還沒找對象,有點尷尬,也擔心別人笑話!”正當他在婦產科干得如魚得水的時候,由于多種原因,突然接到上級“轉業去地方”的命令。1995年,他轉業到山東一家區級婦幼保健站。“在那里干了四年,臨床工作太少,也沒有什么手術,工作上總有一種失落感,就像殘廢了一樣……”楊華光最后決心考研。1999年,已經36歲的他考上了第四軍醫大學婦產科專業的研究生,他第二次入伍穿上了軍裝,成為學校年紀最大的學生。2002年研究生畢業后,他留在了唐都醫院,至今一直工作、戰斗在臨床一線。在婦產科從業21年,經楊華光副教授的手來到世界上的孩子約有一萬人。
產科男醫生的尷尬
作為產科男醫生,因不被理解,尷尬的事情也常常發生。那是在他剛從醫不久,一次和幾個醫護人員去查房,女患者一見他是男醫生,偏要他出去,否則不罷休,走出門口時,患者的丈夫還想動手打架。“我相信這種尷尬現象,所有的男婦產科醫生都有過類似經歷!其實,在我們醫生眼里,沒有女人男人之分,只有正常人和病人兩個概念!”
對于產科男醫生的尷尬,網絡上討論得十分熱烈。其中最熱的帖子是“男醫生接生,你介不介意?”雖然有許多不同的聲音,但最終贊成的還是多數。一個叫“剛剛花開”的網友回帖:“在歐美國家和我國港臺,產科男醫生比女醫生多,國內的產科男醫生增多也是必然趨勢。”另一個叫“青春多彩”的網友回帖:“我是女的,我不會計較婦產科醫生的性別,關鍵是她(他)醫術是否高明、態度是否溫和、責任心強不強。畢竟人家是醫生,是治病救人!我表姐去年生孩子,在產房里肚子疼痛叫醫生(是個女的),醫生看過后在產房外嘀咕,做女人誰沒生過孩子?大呼小叫的。被我聽到了,很不是滋味。后來,聽表姐講產房內的男實習醫生倒是態度溫和地解釋疼痛的原理,使表姐的心情得到安慰。”一個叫“山花爛漫時”的網友總結了產科男醫生的三大優勢:體力優勢,便于助產;膽大心細、手巧;如果溝通方式得當,更能獲得信任。
既然產科男醫生有如此多的優勢,那么,陜西又有多少呢?據楊華光副教授介紹,陜西的男婦產科醫生有50多人,占婦產科醫生的比例不足10%%,而產科男醫生就少之又少了。
相關閱讀:
婦產科男醫生的三大特點
婦產科里的男醫生
一個婦科男醫生的自白書
泉州的產科男醫生只有1%
產科男醫生真心不風光
婦產科男醫生的尷尬經歷
產科里的男醫生
婦產科男醫生 患者看見扭頭就走
產科男醫生不靠譜?帶你走進現實中產科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