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20小時的手術 這家醫院的做法更值得點贊!
2017-05-22 15:45
閱讀:8511
來源:醫脈通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近幾年,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報道——為了救助一名病患,往往是一個團隊或者一名醫生堅持幾十個小時完成手術,最終身心俱疲,甚至有的累倒,其中不乏過度勞累導致醫生猝死的事件。
5月9號晚上,蘇州張家港市一家醫院收治了一名傷者,傷者是個小伙子, 23 歲,整個左腿面臨截肢,考慮到小周正值盛年,為了他今后漫長的人生,醫生決定孤注一擲,一邊取出左腿壞死的肌肉,一邊用右腿的靜脈血管來置換左小腿的動脈血管。為了保住這條腿,醫生展開了一場長達 20 個小時的緊急救治。由于手術耗時比較長,醫院一共出動了三班醫生輪換,經過整個團隊精心配合,小周的左小腿總算恢復了通血。
近幾年,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報道——為了救助一名病患,往往是一個團隊或者一名醫生堅持幾十個小時完成手術,最終身心俱疲,甚至有的累倒,其中不乏過度勞累導致醫生猝死的事件。
而這次,長達20個小時的緊急救治,三班醫生輪換,我們為這家醫院點贊。
醫生的體力與精力榨盡讓人心疼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不少手術的開展復雜多變,耗時耗精力,但憑一個人甚至一個團隊在短時間內都可能無法完成手術。而在不少醫院由于醫生的短缺,做一臺手術往往僅靠某個人苦苦堅持支撐,手術的醫生要是休息了就沒人能頂替他的位置,那么患者的病情可能就被耽誤了。再加上部分醫院的管理過于古板,缺乏人性化,面對復雜耗時的手術,沒有應急或備選方案,或者人才培養不到位,一個科室只有一名醫生對此類手術精通,其他人“兩眼抓瞎”,而造成無***換的尷尬境地,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手術后醫生虛脫累倒的消息屢見報端,實在讓人心疼堅守幾十個小時做手術的醫生。
醫院對醫生的人文關懷必不可少
身在醫療行業,我們口頭上常常掛在嘴邊的是“以病人為中心”,可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員工,殊不知他們是這個醫院發展的“核心”。偌大的醫院,如若沒有醫護人員的存在,那么服務患者的高尚精神如何踐行?而對醫生的人文關懷不但體現在精神撫慰、經濟支持上,更體現在身體的承受力上。我們不能單純的為了患者的健康,來犧牲醫務人員的身體,讓醫院的醫生成為新的患者。因此,一所人性化的醫院所提倡的人文精神不僅要讓患者受益,更需要讓自己的員工首先感受到這種關懷與溫暖。在這里,我們為這家醫院點贊,他們的管理策略、人文理念與有效實踐值得不少醫院學習。
醫生手術輪換是對患者健康負責
眾所周知,交通法規規定對單程在4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的客車,必須配備2名以上駕駛員。一次性連續駕駛3個小時后必須停車休息一次或輪換駕駛員,嚴禁駕駛員連續駕駛車輛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停車休息少于20分鐘。這是為了乘客著想,當然也有利于司機的身體健康。而對于醫生在臺上的手術,風險不比駕車小多少。長時間的精力集中在一個地方,難免會有疏忽與出錯的時候,更或者是身體難以支撐,這時誰能保證醫生手術時是百分之百安全的?疲勞手術無疑是一種風險極高的疲勞駕駛,害己害人,產生的惡果誰來承擔?因此,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醫院能夠認識這一點,對于一臺可能需要長時間開展的手術,制定應急或后備舉措,不但是對醫生人文關懷的體現,更是對患者健康的負責。另外一方面,對于科室梯隊的建設與團隊的培養需要下大功夫,在面臨著醫技人才無比短缺的當下,如何讓整個科室產生“百花齊放”的局面,考量著管理者的智慧。
未來,我們更愿意看到多個團隊輪換配合完成一臺耗時較長的手術,而不是一名醫生“一枝獨秀”的堅守。讓我們為這家醫院的輪換再次點贊,為救死扶傷而孜孜以求的白衣天使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