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在精神科治療中的10項基本程序 內容預覽:
美國精神病學學會(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于2010年10月正式發布了第3版《抑郁癥治療指南》(以下簡稱《2010版指南》),這是美國精神病學學會組織抑郁癥研究領域的專家,在檢索MEDLINE數據庫,全面復習1999-2006年發表在PubMed的文獻和Cochrane系統數據庫搜集到的168篇相關薈萃分析等循證醫學研究證據的基礎上,對2000年發布的第2版《抑郁癥治療指南》(以下簡稱《2000版指南》)的再次更新,融入了一些新的循證醫學證據與治療理念。
《2010版指南》包括3個部分:第1部分為治療建議,是《2010版指南》的主體;第2部分為抑郁癥的背景資料,如流行病學與臨床特征的研究資料,以及第1部分所提出的治療建議的循證研究證據等,供讀者參考;第3部分是對抑郁癥未來研究走向的估計與分析。
第1部分的治療建議作為《2010版指南》的主體,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抑郁癥在精神科治療中的基本程序;第二為每一個治療階段(包括急性期、鞏固期、維持期、間歇期)的治療原則與方法;第三是影響治療療效的三大因素(包括精神疾病、人口統計學特征與社會心理因素、軀體共病等)。本文重點介紹抑郁癥在精神科治療中的基本程序。
這10項程序是動態的,即需要持續貫穿于從急性期到間歇期的整個治療過程。雖然它不是指具體的治療方法,但每一項都是疾病不同時期所有治療方法取得療效的基礎與保證,因此《2010版指南》的使用者應該反復領會其中的精粹與要義。
醫患間治療關系的建立要引起治療者特別重視,這一點表現在《2010版指南》將《2000版指南》中的第5項“建立和維持治療同盟”排到了第1項,而且充實了內容。因為要作出正確的診斷,制訂和實施有效的最適合該患者的治療方案,首先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影響診斷治療的有關因素,如果不能建立一個讓患者和家屬覺得舒適、輕松、開放的表達內心體驗和思想的氛圍,來討論患者的恐懼、關切的事物、對治療計劃的看法和偏好等,就很難消除諸如患者的無助、無價值感、對家人的內疚、患病的羞恥感、既往治療的負性體驗、和他人的距離感、醫患之間的移情和反移情等影響診斷和治療的因素。 而要建立這種良好氛圍,醫患同盟的建立是基礎。
對抑郁癥關注度在空間上變得更寬,比如重視有其他相關專科情況的抑郁癥患者。這一點表現在《2010版指南》新增了第6項:“與其他相關專科醫師協調治療方案”。這一點在臨床工作中非常重要,因為臨床上抑郁癥患者經常有共病的情況,尤其是軀體疾病共病。因此要高度關注共病的存在,和其他相關專科醫師一起協調治療方案,使數種疾病的治療相互不沖突,提高療效,防止治療的不良反應。
對抑郁癥治療的關注度在時程上變得更長。這表現在除了《2010版指南》的治療建議中新提出了對停止治療的患者仍然需要定期復診和監測疾病的復發外,在10項基本程序中,還新增了第8項:“根據量表等評估結果及時修正治療方案。”也就是強調反復的全面的評估和由此作出的病情判斷對治療方法的調整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0項中有6項與評估有關,包括對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安全性、功能、轉躁的跡象、其他精神和軀體疾病狀況、治療的不良反應、依從性等進行全面的、前瞻性的、持續的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及時修正治療方案,以提高療效。
對抑郁癥治療結局的目標更加明確,即強調除了對癥狀的控制外,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患者受損的功能與生活質量。《2010版指南》將《2000版指南》中第5項評估功能損害改為評估功能損害和生活質量。雖然評估的內容變化不大,但標題新增了生活質量4個字,這是一種理念的更新,即不但強調患者客觀的功能改善,也要高度關注患者主觀的對自身健康和生***驗的質量。這是治療者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
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對**高風險人群采取談話療法,可明顯降低他們的**率。...[詳細]
The goal of this Guideline project w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