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的基礎疾病處理-《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8)
2011-02-21 16:49
閱讀:9689
來源:愛愛醫
作者:i*m
責任編輯:iam
[導讀] 一、缺血性心臟病所致的急性心衰 1.缺血性心臟病是40歲以上人群心衰的最常見病因。通過詢問病史和心血管危險因素、心電圖和心肌損傷標志物等檢查,特別是心電圖和心肌血清標志物的動態變化多數可以明確缺血性心臟病的診斷。超聲心動圖檢查有助于了解和評價心
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所致的急性肺水腫常由快速心室率的房顫誘發,在農村地區仍較常見。有效地控制房顫的心室率對成功治療急性心衰極其重要。可應用毛花甙C 0.4~0.6mg緩慢靜脈注射,必要時1~2h 后重復一次,劑量減半。效果不理想者,可加用靜脈â 受體阻滯劑,宜從小劑量開始(普通劑量之半),酌情增加劑量,直至心室率得到有效控制。此外,還可靜脈使用胺碘酮。藥物無效者可考慮電復律。一旦急性心衰得到控制,病情緩解,應盡早考慮介入術或外科手術,以解除瓣膜狹窄。
四、非心臟手術圍術期發生的急性心衰
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急性心衰類型,也是引起圍手術期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